嘗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嘗新華字典,嘗康熙字典,嘗中華字典,嘗國語詞典,嘗漢語字典。
【嘗】怎么讀
漢字 | 嘗 | 拼音 | cháng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小 | 筆畫 | 9 |
五筆 | IPFC | 五行 | 木 |
繁體 | 嘗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5C1D | 字形分析 | 上下結構 |
倉頡編碼 | fbmmi | 鄭碼編碼 | kobz |
四角編碼 | 90732 | 筆順編碼 | 243451154 |
【嘗】筆順筆畫
1、嘗字的筆順編碼是:243451154。
2、嘗字的部首是小,嘗字的結構為:上下結構,嘗字筆劃順序是:豎、點、撇、點、橫撇/橫鉤、橫、橫、撇折、點。
3、嘗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嘗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丑集上】【口】嘗·康熙筆畫:14 ·部外筆畫:11。
【嘗】基本解釋
1.吃一點兒試試;辨別滋味:嘗嘗咸淡。
2.經歷;體驗:艱苦備嘗。嘗到了體育鍛煉的甜頭。
3.曾經:未嘗。何嘗。
4.姓。
【嘗】網絡解釋
嘗,讀音: cháng,部首筆劃:3 部外筆畫:6,總筆畫:9
【嘗】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市羊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辰羊切,音常。【說文】口味之也。從旨,尙聲。【詩·小雅】嘗其旨否。【前漢·郊祀志】百鬼迪嘗。【註】師古曰:嘗謂歆饗也。
又【廣韻】試也。【戰國策】疑則少嘗之。【史記·越世家】請試嘗之。
又【張耳餘傳】先嘗秦軍。
又【廣韻】曾也。【論語】嘗從事於斯矣。
又【玉篇】祭也。【爾雅·釋天】秋祭曰嘗。【註】嘗新穀。【詩·小雅】禴祠烝嘗。
又【廣韻】姓也。【風俗通】孟嘗君之後。【玉篇】同甞。【集韻】或作。
【嘗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五】【旨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口味之也。從旨尚聲。市羊切文二 重一
『說文解字注』
口味之也。引伸凡經過者爲嘗。未經過爲未嘗。從旨。尙聲。市羊切。十部。【嘗】文言文
①吃;品嘗。《察今》:“嘗一脟肉,而知一鑊之味,一鼎之調。”
②嘗試。《齊桓晉文之事》:“我雖不敏,請嘗試之。”
③經歷;遇到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技經肯綮之未嘗,而況大軱乎!”
④曾;曾經。《勸學》:“吾嘗終日而思矣,不如須臾之所學也。”
【嘗敵】試探敵人的強弱。《宋史?蘇洵傳》:“故古之賢將,能以兵嘗,而又以敵自嘗,故去就可以決。”
【嘗鼎一臠】嘗其一二,可知其馀。語出《呂氏春秋?察今》:“嘗一脟肉,而知一鑊之味,一鼎之調。”(脟:同“臠”。)
【嘗新】嘗食新收獲的五谷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