復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復新華字典,復康熙字典,復中華字典,復國語詞典,復漢語字典。
【復】怎么讀
漢字 | 復 | 拼音 | fù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夂 | 筆畫 | 9 |
五筆 | TJTU | 五行 | 水 |
繁體 | 復、複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590D | 字形分析 | 上下結構 |
倉頡編碼 | oahe | 鄭碼編碼 | makr |
四角編碼 | 80407 | 筆順編碼 | 312511354 |
【復】筆順筆畫
1、復字的筆順編碼是:312511354。
2、復字的部首是夂,復字的結構為:上下結構,復字筆劃順序是:撇、橫、豎、橫折、橫、橫、撇、橫撇/橫鉤、捺。
3、復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復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丑集下】【夊】。
【復】基本解釋
1.重復:復寫。復制。
2.繁復:復姓。復葉。復音詞。
3.轉過去或轉回來:反復。往復。翻來復去。
4.回答;答復:復信。敬復。電復。
5.姓。
6.恢復:光復。收復。復原。復婚。
7.報復:復仇。
8.再;又:復發。復蘇。死灰復燃。無以復加。一去不復返。
【復】網絡解釋
形聲。小篆字形,下面的意符“夊(sui)”,是甲骨文“止”字的變形,表示與腳或行走有關。上面是聲符“畐”(fú)的省形,有“腹滿”義,在字中亦兼有表義作用。后來繁化,加義符“彳”(chì),表示行走,現在又簡化為“復”。本義:返回,回來。
【復】康熙字典
行故道也。從夊,畗省聲。房六切
【復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五】【夊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行故道也。從夊,畗省聲。房六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)行故道也。彳部又有復,復行而?廢矣。疑彳部之復乃後增也。從夊,畗省聲。房六切。三部。按畐聲在一部,合音也。
【復】文言文
①返回;回還。《與陳伯之書》:“不遠而復,先典攸高。”《信陵君竊符求趙》:“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。”
②回復;回答。《信陵君竊符求趙》:“公子往,數請之,朱亥故不復謝。”《送東陽馬生序》:“不敢出一言以復。”
③恢復;還原。《出師表》:“興復漢室,還于舊都。”《師說》:“師道之不復,可知矣。”
④免除賦稅徭役。《史記?高祖本紀》:“沛幸得復,豐未得復。”
⑤報復。桓寬《鹽鐵論?本論》:“有復匈奴之志。”
⑥再;又。《勸學》:“雖有槁暴,不復挺者。”《扁鵲見蔡桓公》:“居十日,扁鵲復見。”
⑦夾衣。《世說新語?夙惠》:“冬天晝日不著復衣。”
⑧夾層的。《舊唐書?王鍔傳》:“作復垣洞穴,實金錢于其中。”
⑨繁復;重復。陸游《游山西村》:“山重水復疑無路。”
⑩通“覆”,覆蓋,蓋住。《女媧補天》:“天不兼復,地不周載。”《促織》:“復之以掌,虛若無物。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