旦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旦新華字典,旦康熙字典,旦中華字典,旦國語詞典,旦漢語字典。
【旦】怎么讀
漢字 | 旦 | 拼音 | dàn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日 | 筆畫 | 5 |
五筆 | JGF | 五行 | 火 |
繁體 | 旦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65E6 | 字形分析 | 上下結構 |
倉頡編碼 | am | 鄭碼編碼 | kavv |
四角編碼 | 60100 | 筆順編碼 | 25111 |
【旦】筆順筆畫
1、旦字的筆順編碼是:25111。
2、旦字的部首是日,旦字的結構為:上下結構,旦字筆劃順序是:豎、橫折、橫、橫、橫。
3、旦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旦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辰集上】【日】旦·康熙筆畫:5 ·部外筆畫:1。
【旦】基本解釋
1.天亮的時候;早晨:旦暮。旦夕。通宵達旦。枕戈待旦。
2.(某一)天:一旦。元旦。
3.姓。
4.戲曲角色,扮演婦女,有青衣、花旦、老旦、武旦等區別。
5.旦尼爾的簡稱。舊時的纖度單位,9000米長的天然絲或化學纖維重量為多少克,它的纖度就是多少旦,1旦=1/9特。舊稱(dài)。
【旦】網絡解釋
“旦”本意指旭日東升。而旦角表演的是女性,女屬陰,故反名為“旦”。在戲曲表演行當中,指女角色之統稱。源于歌舞、百戲。魏之“遼東妖婦”(裴松之《三國志注》),隋(一作北齊)之《踏謠娘》(唐崔令欽《教坊記》),唐之“弄假婦人”(段安節《樂府雜錄》)等,都是扮演婦女作戲劇性表演的節目,當為旦的前身。 分為正旦、花旦、閨門旦、武旦、老旦、彩旦(揺旦)。
【旦】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得案切【正韻】得爛切,丹去聲。【說文】明也。從日見一上。一,地也。【玉篇】朝也,曉也。【爾雅·釋詁】旦,早也。【書·大禹謨】正月朔旦。【詩·陳風】穀旦于差。
又【大雅】昊天曰旦。【淮南子·天文訓】日至于曲阿,是謂旦明。
又【詩·衞風】信誓旦旦。【箋】言其懇惻款誠。【疏】旦旦猶怛怛。【釋文】旦旦,《說文》作。
又【詩·衞風·朱傳】旦旦,明也。
又【前漢·惠帝紀】當爲城旦舂者。【註】城旦者,旦起行治城。舂者,婦人不豫外徭但舂作米,皆四歲也。
又震旦,西域稱中國之名。【樓炭經】蔥河以東名震旦。
又盍旦。【禮·坊記】相彼盍旦。【註】盍旦,夜鳴求旦之鳥。
又與神同。【禮·郊特牲】所以交於旦明之義也。【註】旦當爲神,篆字之誤也。
又【韻補】葉都眷切。【庾敳·意賦】宗統竟初不別兮,大德亡其情願。天地短於朝生兮,億代促於始旦。
【旦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七】【旦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明也。從日見一上。一,地也。凡旦之屬皆從旦。得案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旦)朙也。明當作朝。下文云。朝者、旦也。二字互訓。大雅板毛傳曰。旦、明也。此旦引伸之義。非其本義。衞風。信誓旦旦。傳曰。信誓旦旦然。謂明明然也。從日見一上。一、地也。易曰。明出地上?。得案切。十四部。凡旦之屬皆從旦。
【旦】文言文
①日出的時候;早晨。《涉江》:“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濟乎江湖。”《木蘭辭》:“旦辭爺娘去,暮宿黃河邊。”
②日;一日。《捕蛇者說》:“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。”
③旦角,傳統戲曲中扮演婦女的角色。有青衣、花旦、花衫、老旦、武旦等之分。《竇娥冤》:“劊子磨旗、提刀,押正旦帶枷上。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