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哀新華字典,哀康熙字典,哀中華字典,哀國語詞典,哀漢語字典。
【哀】怎么讀
漢字 | 哀 | 拼音 | āi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口 | 筆畫 | 9 |
五筆 | YEU | 五行 | 土 |
繁體 | 哀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54C0 | 字形分析 | 上下結構 |
倉頡編碼 | yrhv | 鄭碼編碼 | sjrh |
四角編碼 | 732 | 筆順編碼 | 412513534 |
【哀】筆順筆畫
1、哀字的筆順編碼是:412513534。
2、哀字的部首是口,哀字的結構為:上下結構,哀字筆劃順序是:點、橫、豎、橫折、橫、撇、豎提、撇、捺。
3、哀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哀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丑集上】【口】哀·康熙筆畫:9 ·部外筆畫:6。
【哀】基本解釋
1.悲傷;悲痛:悲哀。哀鳴。
2.悼念:哀悼。默哀。
3.憐憫:哀憐。哀矜。哀其不幸。
4.姓。
【哀】網絡解釋
①悲傷;悲痛:悲哀、哀鳴②悼念:哀悼、默哀③憐憫:哀憐、哀其不幸
【哀】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烏開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於開切,音唉。【說文】閔也。【玉篇】哀傷也。【書·大誥】允蠢鰥寡哀哉。【詩·豳風】哀我人斯。
又【爾雅·釋訓】哀哀悽悽,懷報德也。【詩·小雅】哀哀父母。
又憐也,愛也。【呂氏春秋】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。
又【莊子·德充符】衞有惡人焉,曰哀駘它。【註】哀駘,醜貌;它,其名。
又【諡法】恭仁短折曰哀。
又姓。【風俗通】魯哀以後,因諡爲姓。【前漢·王莽傳】梓潼人哀章。【姓譜】宋有哀長吉。【正字通】明嘉靖進士哀貞,上命攺哀爲衷。
又國名。【後漢·南蠻傳】哀牢人皆穿鼻儋耳。
又葉於希切,音衣。【詩·小雅】行道遲遲,載渴載饑。我心傷悲,莫知我哀。【又】山有蕨薇,隰有桋。君子作歌,維以告哀。
【哀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二】【口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閔也。從口衣聲。烏開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哀)閔也。閔、弔者在門也。引伸之凡哀皆曰閔。從口。衣聲。烏開切。古音在十五部。
【哀】文言文
①悲痛;傷心。《荊軻刺秦王》:“伏尸而哭,極哀。”《柳毅傳》:“詞畢,又哀咤良久。”《阿房宮賦》:“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。” 〖又〗以……為哀。《殽之戰》:“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。”
②憐憫;同情。《趙威后問齊使》:“是其為人,哀鰥寡,恤孤獨,振困窮,補不足。”《捕蛇者說》:“君將哀而生之乎?”
③〈名〉喪事。《史記?項羽本紀》:“漢王為發哀,泣之而去。”
【哀感頑艷】形容文章凄惻動人,能使愚昧和聰明的人都為之感動。繁欽《與魏文帝箋》“詠北狄之遐征,奏胡馬之長思,凄入肝脾,哀。”后也用以指某些專寫艷情的作品。
【哀毀骨立】父母死后,由于過分悲傷,身體瘦得像皮包骨頭。《世說新語?德行》“和嶠雖備禮,神氣不損;王戎雖不備禮,而哀。”
【哀鴻】1、哀鳴的大雁。2、比喻無家可歸、呻吟呼號的災民。洪昇《長生殿?收京》“堪惜,征調千家,流離百室,哀滿地悲戚。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