度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(xiàn)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:度新華字典,度康熙字典,度中華字典,度國語詞典,度漢語字典。
【度】怎么讀
漢字 | 度 | 拼音 | dù、duó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廣 | 筆畫 | 9 |
五筆 | YACI | 五行 | 金 |
繁體 | 度 | 怎么讀 | 跟我讀跟我讀 |
統(tǒng)一編碼 | 基本區(qū) U+5EA6 | 字形分析 | 半包圍結(jié)構(gòu) |
倉頡編碼 | ite | 鄭碼編碼 | tgex |
四角編碼 | 247 | 筆順編碼 | 413122154 |
【度】筆順筆畫
1、度字的筆順編碼是:413122154。
2、度字的部首是廣,度字的結(jié)構(gòu)為:半包圍結(jié)構(gòu),度字筆劃順序是:點、橫、撇、橫、豎、豎、橫、橫撇/橫鉤、捺。
3、度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度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寅集下】【廣】度·康熙筆畫:9 ·部外筆畫:6。
【度】基本解釋
1.計量長短:度量衡。
2.表明物質(zhì)的有關(guān)性質(zhì)所達到的程度,如硬度、熱度、濃度、濕度等。
3.計量單位名稱。a)弧或角,把圓周分為360等份所成的弧叫1度弧。1度弧所對的圓心角叫1度角。1度等于60分。b)經(jīng)度或緯度,如北緯38度。c)電量,1度即1千瓦小時。d)眼鏡焦度的單位,1度等于0.01米-1。
4.程度:極度。知名度。透明度。高度的責任感。
5.限度:勞累過度。以能熔化為度。
6.章程;行為準則:法度。制度。
7.哲學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(zhì)的數(shù)量界限。在這個界限內(nèi),量的增減不改變事物的質(zhì),超過這個界限,就要引起質(zhì)變。
8.對人對事寬容的程度:度量。氣度。
9.人的氣質(zhì)或姿態(tài):風度。態(tài)度。
10.姓。
推測;估計:揣度。測度。度德量力。
【度】網(wǎng)絡解釋
度,du,從廣從廿從又(右手),計算、測量。古者五度:分、寸、尺、丈、引謂之制。〈名〉(1) 形聲。從又,庶省聲。“又”即手,古代多用手、臂等來測量長度。本義:計量長短的標準,尺碼。(2) 同本義 [linear measure;size;measures]度,法制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按,五度,分寸尺丈引也。度起于人手取法,故從又。運用最廣泛的角度的單位。科學家們把赤道定為0°緯線,從赤道向兩極各分為90°,赤道以南叫南緯,赤道以北叫北緯。
【度】康熙字典
〔古文〕?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徒故仍。【正韻】獨故切,
音渡。【說文】法制也。從又,
省聲。【徐曰】又,手也。布指知尺,舒肱知尋,故從手。【書·舜典】同律度量衡。【傳】度,丈尺也。【前漢·律歷志】度者,分寸尺丈引也,所以度長短也。本起於黃鐘之長,以子穀秬黍中者,一黍之廣,度之九十分,黃鐘之長,一爲一分,十分爲寸,十寸爲尺,十尺爲丈,十丈爲引,而五度審矣。
又躔度。【書·堯典疏】周天三百六十五度,日行一度,月行十三度。【禮·樂記】百度得數(shù)而有常。【註】百度,百刻也。言日月晝夜不失正也。
又殳也。【周禮·地官·司市】胥執(zhí)鞭度。【註】度,殳也。【疏】因刻丈尺,則爲度。
又法度。【易·節(jié)卦】節(jié)以制度。【禮·仲尼燕居】制度在禮。
又度量。【前漢·高帝紀】常有大度。
又風度。【唐書·張九齡傳】風度能若九齡乎。
又初度。【屈原·離騷】皇覽揆予於初度。【註】初生年時也。
又姓。【廣韻】出後漢荊州刺史度尚。
又縣度,山名。【前漢·西域傳】縣度,石山也。谿谷不通,以繩相引而度。
又古度,樹名。【左思·吳都賦】松梓古度。
又【玉篇】與渡通。過也。【前漢·賈誼傳】猶度江河亡維楫。
又【廣韻】徒落切,音鐸。【爾雅·釋詁】謀也。【詩·小雅】周爰咨度。【左傳·襄四年】咨親爲詢,咨禮爲度。
又【諡法】心能制義曰度。
又投土於版也。【詩·大雅】度之薨薨。【箋】度,猶投也。
又度支,官名。【唐書·百官志】度支掌天下租賦物產(chǎn)豐約之宜,水陸道途之利,歲計所出,而支調(diào)之。
【度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三】【又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法制也。從又,庶省聲。徒故切文二十八 重十六
『說文解字注』
(度)法制也。論語曰。謹權(quán)量。審法度。中庸曰。非天子不制度。今天下車同軌。古者五度。分寸尺丈引謂之制。周禮。出其淳制。天子巡守禮。制幣丈八尺。純?nèi)搿<冎^幅廣。從又。周制、寸尺咫尋常仭皆以人之體爲法。寸法人手之寸口。咫法中婦人手長八寸。仭法伸臂一尋。皆於手取法。故從又。省聲。徒故切。五部。
【度】文言文
①量長短的標準。也指按一定計量標準劃分的單位。《漢書?律歷志》:“度者,分、寸、尺、丈、引也。”(引:十丈。)《鄭人買履》:“已得履,乃曰:‘吾忘持度。’”
②限度。《論積貯疏》:“生之有時,而用之無度,則物力必屈。”
③制度;法度。《答司馬諫議書》:“誶法度而修之于朝廷,以授之于有司。”
④氣度;度量。《荊軻刺秦王》:“群臣驚愕,卒起不意,盡失其度。”
⑤計劃;打算。《答司馬諫議書》:“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。”
⑥渡過;越過。《木蘭詩》:“萬里赴戎機,關(guān)山度若飛。”《涼州詞》:“春風不度玉門關(guān)。”
⑦次;回。《江南逢李龜年》:“岐王宅里尋常見,崔九堂前幾度聞。”
duó
①量(長短)。《齊桓晉文之事》:“度,然后知長短。”《鄭人買履》:“鴰自度其足而置其座。”
②計算;估計。《垓下之戰(zhàn)》:“項主自度不得脫。”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相如度秦王雖齋,決負約不償城。”
③砍伐。《左傳?隱公十一年》:“山有木,工則度之。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