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只新華字典,只康熙字典,只中華字典,只國語詞典,只漢語字典。
【只】怎么讀
漢字 | 只 | 拼音 | zhī、zhǐ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口 | 筆畫 | 5 |
五筆 | KWU | 五行 | 無 |
繁體 | 衹、隻 | 怎么讀 | 跟我讀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53EA | 字形分析 | 上下結構 |
倉頡編碼 | rc | 鄭碼編碼 | jovv |
四角編碼 | 60800 | 筆順編碼 | 25134 |
【只】筆順筆畫
1、只字的筆順編碼是:25134。
2、只字的部首是口,只字的結構為:上下結構,只字筆劃順序是:豎、橫折、橫、撇、點。
3、只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只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丑集上】【口】只·康熙筆畫:5 ·部外筆畫:2。
【只】基本解釋
1.單獨的:只身。片紙只字。獨具只眼。
2.a)用于某些成對的東西的一個:兩只耳朵。兩只手。一只襪子一只鞋。b)用于動物(多指飛禽、走獸):一只雞。兩只兔子。c)用于某些器具:一只箱子。d)用于船只:一只小船。
1.表示僅限于某個范圍: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在幾種棋類中,他只會下象棋。
2.只有;僅有:家里只我一個人。
3.姓。
【只】網絡解釋
未檢索到只字的網絡釋義。
【只】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【正韻】諸氏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掌氏切,音紙。【說文】語已詞也。【詩·鄘風】母也天只,不諒人只。【左傳·襄二十七年】諸侯歸晉之德只。
又【詩·王風】其樂只且。【箋】言其自樂此而已。
又【小雅】樂只君子。【箋】只之言是也。
又姓。【正字通】明有只好仁。
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章移切【韻會】支移切,音支。【廣韻】專辭。
又【五音集韻】之日切,音質。本之爾切,無質音,今讀若質,俗音新增。
又【韻會小補】章忍切,音軫,引集韻云:只通作軹,莊子大宗師,而奚來爲軹。○按《集韻》軹註,無只通作軹之明文,雖字義相同,實非一字,《韻會》小補非。
又【楊氏轉註古音】引《楚辭》大招,白日昭只。只讀作馨,語餘聲。本作,省作只。○按
、只二字,諸韻書皆分載,音切各別,只
無馨音,楊氏說非。 【集韻】亦作
。
【只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三】【只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語巳詞也。從口,象氣下引之形。凡只之屬皆從只。諸氏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只)語巳?也。巳、止也。矣只皆語止之詞。庸風母也天只、不諒人只是也。亦借爲是字。小雅樂只君子箋云。只之言是也。王風其樂只且箋云。其且樂此而已。按以此釋只。與小雅箋同。宋人詩用只爲衹字。但也。今人仍之。讀如隻。從口。象氣下引之形。語止則氣下引也。諸氏切。十六部。凡只之屬皆從只。
【只】文言文
①用于句未,表示感嘆。《詩經?柏舟》:“母也天只!不諒人只!”
②用于句中,無實義。《詩經?樛木》:“樂只君子。”
③僅僅;只有。《林教頭風雪山神廟》:“被林沖趕上,后心只一槍。又搠倒了。”這個意義宋代以前多寫作“祗”。
④一直。《朝天子?詠喇叭》:“只吹的水盡鵝飛罷。”
zhī
①用于船等。《群英會蔣干中計》:“乃命收拾樓船一只。”
②孤單。《竇娥冤》:“可憐我孤身只影無辛眷。”【注】“只”和“隻”本是兩個字。Zhī音各義項屬“只”,zhī音各義項屬“隻”。現在“隻”簡化為“只”。
【只今】如今;而今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