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急新華字典,急康熙字典,急中華字典,急國語詞典,急漢語字典。
【急】怎么讀
漢字 | 急 | 拼音 | jí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心 | 筆畫 | 9 |
五筆 | QVNU | 五行 | 木 |
繁體 | 急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6025 | 字形分析 | 上下結構 |
倉頡編碼 | nmp | 鄭碼編碼 | rxwz |
四角編碼 | 27337 | 筆順編碼 | 355114544 |
【急】筆順筆畫
1、急字的筆順編碼是:355114544。
2、急字的部首是心,急字的結構為:上下結構,急字筆劃順序是:撇、橫撇/橫鉤、橫折、橫、橫、點、斜鉤、點、點。
3、急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急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卯集上】【心】急·康熙筆畫:9 ·部外筆畫:5。
【急】基本解釋
1.急躁;著急:急性子。急著趕路。
2.使著急:眼看要開演了,小王還不來,真急人。
3.匆促;迅速。與“緩”相對:急促。水流很急。
4.迫切;情況嚴重:急事。情況緊急。
5.緊急嚴重的事情:救急。當務之急。
6.熱心做;熱心幫助:急公好義。急人之難。
【急】網絡解釋
急,ji,從及從心。狹窄、緊縮。(1) 形聲。小篆字形,從心、及聲。本義:狹窄。(2) 緊,緊縮 [tight; compact]1、焦燥:~燥。著~。焦~;2、氣惱,發怒:~眼;3、使著急:這件事真~人;4、匆促:~促。~功近利(急于求目 前的成效和利益);5、迅速,又快又猛:~流。~進。~先鋒。~風暴雨;6、迫切,要緊:~切。~診。~事;7、嚴重:告~;8、對大家的事情或別人的困難盡快幫助:~人之難。
【急】康熙字典
【廣韻】【正韻】居立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訖立切,音伋。【釋名】急,及也,言操切之使相逮及也。
又【說文】褊也。【後漢·范丹傳】以狷急不能從俗,常佩韋于朝。
又【廣韻】疾也。【增韻】迫也。
又窘也。【禮·王制】國無六年之畜曰急。【史記·周本紀】囊王告急于晉。
又請急,古休假名。晉令急假者,一月五急。 本作?。【說文】從心及聲。隸作急,芻卽及字。【歐陽氏曰】俗作,非。
【急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十】【心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褊也。從心及聲。居立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急)褊也。褊者、衣小也。故凡窄陿謂之褊。釋言曰。褊、急也。從心。及聲。居立切。七部。
【急】文言文
①急躁;著急。《班超告老歸國》:“今君性嚴急。”《荊軻刺秦王》:“時恐急,劍堅,故不可立拔。”
【又】為……著急。《信陵君竊符救趙》:“今邯鄲旦暮降秦,而魏救不至,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?”
【又】使……著急。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大王必欲急臣,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。”
②緊急;急迫。《赤壁之戰》:“事急而不斷,禍至無日矣。”
③急務;緊急之事。《論積貯疏》:“卒然邊境有急,數千百萬之眾,國胡以饋之?。”
【又】以……為急事;注重;重視。曹操《置屯田令》:“秦人以急農并天下。”
④急促;迅疾。《琵琶行》:“感我此言良久立,卻坐促弦弦轉急。”
⑤急忙;趕快。《石壕吏》:“急應河陽役,猶得備晨飲。”
⑥緊。《三國志?魏書?呂布傳》:“遂生縛布。布曰:‘縛太急,小緩之。’”
⑦親近;看重。《史記?游俠列傳》:“是人,吾所急也。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