凃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(xiàn)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(nèi)容:凃新華字典,凃康熙字典,凃中華字典,凃國語詞典,凃漢語字典。
【凃】怎么讀
漢字 | 凃 | 拼音 | tú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冫 | 筆畫 | 9 |
五筆 | UWTY | 五行 | 火 |
繁體 | 凃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(tǒng)一編碼 | 基本區(qū) U+51C3 | 字形分析 | 左右結構 |
倉頡編碼 | imomd | 鄭碼編碼 | tdom |
四角編碼 | 38194 | 筆順編碼 | 413411234 |
【凃】筆順筆畫
1、凃字的筆順編碼是:413411234。
2、凃字的部首是冫,凃字的結構為:左右結構,凃字筆劃順序是:點、提、撇、捺、橫、橫、豎鉤、撇、點。
3、凃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凃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巳集上】【水】涂·康熙筆畫:11 ·部外筆畫:7。
【凃】基本解釋
古同“涂”。
【凃】網(wǎng)絡解釋
未檢索到凃字的網(wǎng)絡釋義。
【凃】康熙字典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同都切,音徒。水名。【說文】水出益州牧靡南山。西北入澠。
又水名。【水經(jīng)注】涂水,出陽邑東北大嵰山。
又溝涂也。【周禮·地官·遂人】百夫有洫,洫上有涂。【註】涂容乗車一軌。
又同塗。【周禮·夏官·司險】設國之五溝五涂。【註】五涂徑畛。涂,道路也。
又堂涂也。【爾雅·釋宮】堂涂謂之陳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匠人】堂涂十有二分。【註】謂階前。若今令甓祴也。【疏】令甓。塼也。祴,塼道也。
又【玉篇】涂涂,露厚貌。
又【爾雅·釋天】十二月爲涂月。
又石名。【山海經(jīng)】箕尾之山多涂石。
又【廣韻】直魚切【集韻】陳如切,音除。水名。與滁同。【晉書·宣帝紀】王淩詐言吳人塞涂水。涂水卽滁水。
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直加切,音秅。沮洳也。一曰飾也。
又【集韻】余遮切,音耶。涿涂,山名,見【史記·匈奴傳】。
又與余同。涂吾,水名。【山海經(jīng)註】漢元狩二年,馬出涂吾水中。
【凃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十一】【水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水。出益州牧靡南山,西北入澠。從水余聲。同都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涂)涂水。出益州牧靡南山。西北入繩。繩各本譌作澠。今正。牧前志作收。後志作牧。華陽國志竟作。李奇曰。靡音麻。收靡卽
麻。常璩曰。
麻縣山出好
麻。收
牧三字皆同紐。
釋益州太守碑牧靡字三見。晉書亦作牧矣。益州郡牧靡、二志同。前志曰。南山臘、涂水所出。西北至越巂入繩。過郡二。行千二十里。水經(jīng)注若水篇曰。若水、又東。涂水注之。水出建寧郡之收靡縣南山。縣山竝卽草以立名。山在縣東烏句山南五百里。山生收靡。可以解毒。涂水導源臘谷。西北流至越巂入若水。按涂水出臘谷。故漢志謂之臘。涂水、漢志說文皆云入繩。而水經(jīng)注云入若水者、善長云若水、又逕越巂大莋縣入繩。繩水出徼外。南逕旄牛道。至大莋與若水合。自下亦通謂之繩水矣。諸書錄記羣水。或言入若。又言注繩。正是異水沿注。通爲一津。隨納通稱也。水道提綱曰。金沙江卽古繩水。鴉龍江一名打沖河。卽古若水。金沙江出番地。至雲(yún)南姚安府大姚縣境合鴉龍江、至四川敘州府治宜賓縣西南境入於江。金沙自犛石山發(fā)源。至雲(yún)南麗江府境已四千二百餘里。自麗江至四川敘州府又二千五百餘里。源遠流長。所受大水數(shù)十。小水無數(shù)。其爲大江上源無疑也。玉裁謂多以金沙爲大江正源。然非禹貢崏山道江之旨。禹貢於河源江源皆舉其近者。聖人不尙遠略之意。牧靡今何縣。涂水今何水。未審。從水。余聲。同都切。五部。按古道塗、塗墍字皆作涂。
【凃】文言文
暫無凃字的文言文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