灑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灑新華字典,灑康熙字典,灑中華字典,灑國語詞典,灑漢語字典。
【灑】怎么讀
漢字 | 灑 | 拼音 | sǎ、xǐ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氵 | 筆畫 | 9 |
五筆 | ISG | 五行 | 水 |
繁體 | 灑 | 怎么讀 | 跟我讀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6D12 | 字形分析 | 左右結構 |
倉頡編碼 | xemcw | 鄭碼編碼 | vfj |
四角編碼 | 31164 | 筆順編碼 | 441125351 |
【灑】筆順筆畫
1、灑字的筆順編碼是:441125351。
2、灑字的部首是氵,灑字的結構為:左右結構,灑字筆劃順序是:點、點、提、橫、豎、橫折、撇、豎折/豎彎、橫。
3、灑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灑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巳集上】【水】灑·康熙筆畫:10 ·部外筆畫:6。
【灑】基本解釋
1.使水或其他東西分散地落下:灑水。灑掃。灑淚。
2.東西散落:糧食灑了。
3.姓。
古同“洗”,洗滌。
【灑】網絡解釋
灑讀音sǎ ,“灑”被人們賦予了一種新的含義——理睬,一般用作否定,如“不灑你”的意思就是“(我)不想理你”,在部分地區較常見。
【灑】康熙字典
【廣韻】【正韻】所買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所蟹切,音曬。【說文】滌也。【詩·唐風】弗灑弗掃。
又【正韻】沙下切,沙上聲。義同。
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蘇典切,音銑。肅恭貌。【禮·玉藻】君子之飮酒,受一爵而色灑如也。
又水深曰灑。【爾雅·釋丘】望厓灑而高岸。
又【集韻】先見切,音霰。【禮·內則】屑桂與薑,以灑諸上而鹽之。
又蘇很切。驚貌。【莊子·庚桑楚】灑然異之。亦作悉禮反。
又灑灑,寒慄貌。【素問】秋刺冬分病不已,令人灑灑時寒。
又【唐韻】【集韻】先禮切【正韻】想禮切。與洗同。【左傳·襄二十一年】灑濯其心,壹以待人。
又雪也。【孟子】願比死者一灑之。
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取猥切。與漼同。鮮貌。一曰高峻貌。【詩·邶風】新臺有灑。
又【集韻】思晉切,音信。與汛同。詳汛字註。
【灑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十一】【水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滌也。從水西聲。古文爲灑埽字。先禮切
(灑 sǎ)汛也。從水麗聲。山豉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灑)滌也。下文云沬、灑面也。浴、灑身也。澡、灑手也。洗、灑足也。今人假洗爲灑。非古字。按古有假灑爲峻陗之峻者。如詩新臺有灑。爾雅望厓灑而高岸。夷上灑下漘。毛詩灑、高峻也。從水。?聲。先禮切。按西聲當在古音十三部。古文?爲灑埽字。各本奪?字。今依全書通例補。凡言某字古文以爲某字者、皆謂古文假借字也。灑灑本殊義而雙聲。故相假借。凡假借多曡韻、或雙聲也。毛詩灑埽四見。傳云。灑、灑也。鄭注周禮隸僕、韋注國語皆同。皆釋假借之例。若先鄭云灑當爲灑。則以其義別而正之。以漢時所用字正古文也。
【灑】文言文
①撒水于地。《史記?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夜灑掃,早帳具至旦。”
②散落;拋落。郭璞《江賦》:“駭浪暴灑,驚波飛薄。”
③揮寫。《文心雕龍?養氣》:“灑翰以伐性。”
④表示自稱。咱,我。《水滸傳》:“灑家是經略府提轄。”
xǐ
①通“洗”,洗滌。《三國志?魏書?管寧傳》:“夏時詣水中澡灑手足。”
②分流。《史記?河渠》:“九川既疏,九澤既灑。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