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(xiàn)通表標(biāo)準(zhǔn)字體 ,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:退新華字典,退康熙字典,退中華字典,退國語詞典,退漢語字典。
【退】怎么讀
漢字 | 退 | 拼音 | tuì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辶 | 筆畫 | 9 |
五筆 | VEPI | 五行 | 火 |
繁體 | 退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(tǒng)一編碼 | 基本區(qū) U+9000 | 字形分析 | 半包圍結(jié)構(gòu) |
倉頡編碼 | yav | 鄭碼編碼 | wxo |
四角編碼 | 37303 | 筆順編碼 | 511534454 |
【退】筆順筆畫
1、退字的筆順編碼是:511534454。
2、退字的部首是辶,退字的結(jié)構(gòu)為:半包圍結(jié)構(gòu),退字筆劃順序是:橫折、橫、橫、豎提、撇、點、點、橫折折撇、捺。
3、退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退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酉集下】【辵】退·康熙筆畫:13 ·部外筆畫:6。
【退】基本解釋
1.向后移動(跟“進(jìn)”相對):后退。倒退。進(jìn)退兩難。
2.使向后移動:退兵。退敵。把子彈退出來。
3.退出;離開:退席。退職。退伍。退伙。引退。
4.減退;下降:退色。退燒。潮水已經(jīng)退了。
5.退還:退錢。退貨。退票。把這份禮退了。
6.把已定的事撤銷:退聘。退婚。
【退】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讀音:(一)tuì(1) 注音:ㄊㄨㄟˋ(2) 向后移動,與“進(jìn)”相對:~步。~路。~卻。~讓。倒~。(3) 離開,辭去:~席。~伍。~職。~休。引~。(4) 送還,不接受,撤銷:~還。(5) 脫落:~色。~毛。減~。(6) 和柔的樣子:~然。(7) 遲緩,畏縮:“求也~”。(8) 甲骨文:如右圖,從止從山,即人遇山而返。
【退】康熙字典
〔古文〕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
吐內(nèi)切,推去聲。【玉篇】郤也。【禮·表記】君子三揖而進(jìn),一辭而退,以遠(yuǎn)亂也。【左傳·僖二十五年】退一舍而原降。
又【玉篇】去也。【老子·道德經(jīng)】功成名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
又遜讓也。【禮·曲禮】君子恭敬撙節(jié)退讓以明禮。【後漢·鍾皓傳】好學(xué)慕古,有退讓風(fēng)。
又進(jìn)退人才,猶言用舍也。【禮·檀弓】君子進(jìn)人以禮,退人以禮。
又返也。【屈原·離騷】退將復(fù)修吾初服。【前漢·董仲舒?zhèn)鳌颗R淵羨魚,不如退而結(jié)網(wǎng)。臨政願治,不如退而更化。
又如柔貌。【禮·檀弓】其中退然如不勝衣。
又【正字通】吐困切。與褪同。【王建詩】粉光深紫膩,肉色退紅嬌。【註】淺紅也。
又。
【退】說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注』
古文從辵。今字多用古文。不用小篆。【退】文言文
①后退;退卻。《馮婉貞》:“攻一時,敵退。”
②退回;返回。《捕蛇者說》:“退而甘食其土之有。”
③離開朝廷;不再任職。《陳情表》:“臣之進(jìn)退,實為狼狽。”
④退下;離去。《葫蘆僧判斷葫蘆案》:“令從人退去,只留這門子一人伏侍。”
⑤衰退;減退。《芙蕖》:“避暑而暑為之退。”
⑥謙讓。《柳毅傳》:“毅撝退辭謝,俯仰唯唯。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