捔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(xiàn)通表標(biāo)準(zhǔn)字體 ,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:捔新華字典,捔康熙字典,捔中華字典,捔國語詞典,捔漢語字典。
【捔】怎么讀
漢字 | 捔 | 拼音 | jué、zhuó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扌 | 筆畫 | 10 |
五筆 | RQEH | 五行 | 無 |
繁體 | 捔 | 怎么讀 | 跟我讀跟我讀 |
統(tǒng)一編碼 | 基本區(qū) U+6354 | 字形分析 | 左右結(jié)構(gòu) |
倉頡編碼 | qnbg | 鄭碼編碼 | drld |
四角編碼 | 57027 | 筆順編碼 | 1213535112 |
【捔】筆順筆畫
1、捔字的筆順編碼是:1213535112。
2、捔字的部首是扌,捔字的結(jié)構(gòu)為:左右結(jié)構(gòu),捔字筆劃順序是:橫、豎鉤、提、撇、橫撇/橫鉤、撇、橫折鉤、橫、橫、豎。
3、捔的筆畫動(dòng)圖順序如下:
4、捔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卯集中】【手】捔·康熙筆畫:11 ·部外筆畫:7。
【捔】基本解釋
1.古同“角”,競(jìng)力,斗:“風(fēng)氣者,陰陽相捔者也。”
2.暗昧不明。
刺。
【捔】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[拼音]:jué;zhuó[部首]:扌[筆畫數(shù)]:10[注音符號(hào)]:ㄐㄩㄝˊ[筆順編號(hào)]:15145321121:jué(1):競(jìng)力。《法苑珠林·千佛游學(xué)》:“太子至年十歲,與兄~力。”(2):昏暗。《淮南子·說林訓(xùn)》:“黂燭~,膏燭澤也”(黂:麻子)2:zhuó(1):刺,刺取。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叉簇之所攙~,徒搏之所撞?。”(?:擊刺)
【捔】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古岳切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)】【正韻】訖岳切,音覺。【博雅】掎捔也。通作角。【左傳·襄十四年】譬如捕鹿,晉人角之,諸戎掎之。【註】角者,當(dāng)其頭也。掎者,踣其足也。
又【唐韻】【集韻】仕角切,音浞。刺也。【張衡·西京賦】叉蔟之所攙捔。【註】攙捔,貫刺之也。【廣韻】亦作
。【集韻】或作
。
又作簎。
又【集韻】測(cè)角切,音齪。與擉同。亦刺取也。
【捔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十四】【矛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矛屬。從矛昔聲,讀若笮。士革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矠)矛屬。魯語。矠魚鼈以爲(wèi)夏槁。韋云。矠、也。
刺魚鼈以爲(wèi)槁儲(chǔ)也。按此矠字引申之義也。周禮作簎魚鼈。注云。謂杈刺泥中搏取之。莊子。擉鼈於江。東京賦。毒冒不蔟。皆音近義同者也。從矛。?聲。讀若笮。士革切。古音在五部。按當(dāng)依周禮槍昔反。國語七亦反。
【捔】文言文
暫無捔字的文言文
評(píng)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