莩怎么讀

              本文為您提供康熙字典中莩字怎么讀,莩字在康熙字典中的基本解釋,莩字的說文解字,莩字相關的文言文,莩字的組詞等。

              莩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莩新華字典莩康熙字典莩中華字典莩國語詞典莩漢語字典

              【莩】怎么讀

              漢字 拼音 piǎo、fú
              部首 筆畫 10
              五筆 AEBF 五行
              繁體 怎么讀 跟我讀跟我讀
             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+83A9 字形分析 上下結構
              倉頡編碼 tbnd 鄭碼編碼 epya
              四角編碼 44407 筆順編碼 1223443521

              【莩】筆順筆畫

              1、莩字的筆順編碼是:1223443521。

              2、莩字的部首是艸,莩字的結構為:上下結構,莩字筆劃順序是:橫、豎、豎、撇、點、點、撇、橫撇/橫鉤、豎鉤、橫。

              3、莩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
              4、莩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申集上】【艸】莩·康熙筆畫:13 ·部外筆畫:7。

              【莩】基本解釋

              讀音:[ piǎo ]釋義

              同“殍”。

              讀音:[ fú ]釋義

              蘆葦稈子里面的薄膜。

              【莩】網絡解釋

              未檢索到莩字的網絡釋義。

              【莩】康熙字典

              【唐韻】芳無切,音孚。【前漢·中山靖王傳】今羣臣非有葭莩之親,鴻毛之重。【註】葭,蘆也。莩者,其中白皮至薄者也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爾雅·釋草】莩,麻母。【註】苴麻盛子者。【儀禮·喪服】小功布衰裳,澡麻帶絰。【註】澡者,治去莩垢,不絕其本也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唐韻古音】縛謀反。【集韻】房尤切,音浮。草名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廣韻】平表切。與殍通。【孟子】野有餓莩。【疏】郊野之閒有餓而死者。

              又通摽。【王應麟·詩攷】莩有梅。莩,零落也。【前漢·食貨志】作。詳字註。

              【莩】說文解字

              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一】【艸】。

              『說文解字』

              艸也。從艸孚聲。芳無切

              『說文解字注』

              (莩)艸也。從艸。孚聲。芳無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
              【莩】文言文

              蘆葦稈里的薄膜。《漢書?中山靖王傳》:“今群臣非有葭之親,鴻毛之重。”

              piǎo

              通“殍”,餓死的人。《孟子?梁惠王上》:“野有餓。”

              【莩】組詞

              莩甲
              莩末
                饑莩
                蘆莩
                柔莩
                餓莩
                流莩
                葭莩

              網友正在查“莩”的相關字典

              版權聲明:本文摘錄自新華字典、康熙字典、漢語字典、網絡等多渠道,如有侵權請聯系站長。

              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