乎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乎新華字典,乎康熙字典,乎中華字典,乎國語詞典,乎漢語字典。
【乎】怎么讀
漢字 | 乎 | 拼音 | hū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丿 | 筆畫 | 5 |
五筆 | TUHK | 五行 | 水 |
繁體 | 乎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4E4E | 字形分析 | 單一結構 |
倉頡編碼 | hfd | 鄭碼編碼 | mua |
四角編碼 | 20409 | 筆順編碼 | 34312 |
【乎】筆順筆畫
1、乎字的筆順編碼是:34312。
2、乎字的部首是丿,乎字的結構為:單一結構,乎字筆劃順序是:撇、點、撇、橫、豎鉤。
3、乎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乎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子集上】【丿】乎·康熙筆畫:5 ·部外筆畫:4。
【乎】基本解釋
1.表示疑問或反問,跟“嗎”相同:王侯將相寧有種乎?
2.表示選擇的疑問,跟“呢”相同:然乎?否乎?
3.表示揣度,跟“吧”相同:成敗興亡之機,其在斯乎?
4.表示祈使,跟“吧”相同:長鋏歸來乎!
5.動詞后綴,作用跟“于”相同:在乎。無須乎。出乎意料。合乎規律。超乎尋常。
6.形容詞或副詞后綴:巍巍乎。郁郁乎。迥乎不同。確乎重要。
7.跟“啊”相同:天乎!
【乎】網絡解釋
乎是語尾的嘆詞。字形采用“兮”作邊旁,像聲音向上越揚的形狀。
【乎】康熙字典
〔古文〕虖【廣韻】戸吳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洪孤切,音湖。【說文】兮語之餘也。從兮,象聲上越揚之形。【徐曰】凡名兮皆上句之餘聲。【廣韻】極也。
又疑辭。【詩·邶風】胡爲乎中露。【戰國策】彈鋏歸來乎。
又呼聲。如魯論,參乎,使乎之類。
又荒烏切。與呼同。【詩·大雅】於乎小子。【陸德明·音義】於音烏,乎音呼。【吳越春秋】越王夫人歌曰:徊復翔兮,游飇去復反兮。於乎,今經史於戲,於虖,嗚虖,嗚嘑,於乎相通,皆歎辭。
【乎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五】【兮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語之餘也。從兮,象聲上越揚之形也。戶吳切文四 重一
『說文解字注』
(乎)語之餘也。乎餘?韻。意不盡、故言乎以永之。班史多假虖爲乎。從兮。象聲上越揚之形也。謂首筆也。象聲氣上升越揚之狀。戸吳切。五部。
【乎】文言文
①相當于“于”。⒈介紹處所、方向、時間。譯為“在”、“由”等。《赤壁賦》:“相與枕藉乎舟中。”《師說》:“生乎吾前。”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華侍坐》:“浴乎沂,風乎舞雩。”⒉介紹比較對象。譯為“與”、“對”、“比”。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華侍坐》:“異乎三子者之撰。”《庖丁解牛》:“臣之所好者道也,進乎技矣。”⒊介紹依憑的條件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乎天理,批大郤。”⒋介紹動作行為的對象。《勸學》:“君子博學而日參乎己。”《捕蛇者說》:“吾嘗疑乎是。”
②語氣詞。⒈在句末,表示疑問,相當于“嗎”。《唐睢不辱使命》:“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?”《鴻門宴》:“壯士,能復飲乎?”⒉用在句末,表示反問,相當于“嗎”、“呢”。《鴻門宴》:“日夜望將軍至,豈敢反乎?”《陳涉世家》:“王候將相另有種乎?”⒊用在句末,表示推測,相當于“吧”。《殽之戰》:“師勞力竭,遠主備之,無乃不可乎?”《莊暴見孟子》:“則齊國其庶幾乎?”⒋用在句末,表示祈使,相當于“吧”。《馮諼客孟嘗君》:“長鋏歸來乎﹗出無車。”
⒌用在句末,表示感嘆,相當于“啊”、“呀”。《歸去來兮辭》:“已矣乎﹗寓形宇內復幾時”《捕蛇者說》:“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﹗”⒍用在句中,表示停頓或舒緩。《召公諫厲王弭謗》:“口之宣言也,善敗于是乎興。”《始得西山宴游記》:“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,游于是乎始。”
③用于形容詞、疊音詞后面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矣。”《赤壁賦》:“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。”《五人墓碑記》:“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。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