令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令新華字典,令康熙字典,令中華字典,令國語詞典,令漢語字典。
【令】怎么讀
漢字 | 令 | 拼音 | lìng、líng、lǐng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人 | 筆畫 | 5 |
五筆 | WYCU | 五行 | 火 |
繁體 | 令 | 怎么讀 | 跟我讀跟我讀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4EE4 | 字形分析 | 上下結構 |
倉頡編碼 | oini | 鄭碼編碼 | odw |
四角編碼 | 80302 | 筆順編碼 | 34454 |
【令】筆順筆畫
1、令字的筆順編碼是:34454。
2、令字的部首是人,令字的結構為:上下結構,令字筆劃順序是:撇、捺、點、橫撇/橫鉤、點。
3、令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令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子集中】【人】令·康熙筆畫:5 ·部外筆畫:3。
【令】基本解釋
1.命令。
2.使得:令人興奮。
3.美好:令名。
4.敬辭。用于對方的親屬或有關系的人:令兄(稱對方的哥哥)。
5.時節:冬令。
6.古代官名:縣令。
7.古又同“鸰(líng)”。
1.〔令狐〕
2.古地名。在今山西臨猗一帶。
3.復姓。
量詞。原張的紙五百張為一令。
【令】網絡解釋
令,líng、 lǐng 、lìng 、lián ,從亼(ji)從卪(jie)。零去聲。律也,法也,告戒也。1、本義:當面受命,強力指示。令,“今”與“丶”聯合起來表示“上級指示當面生效”,強力指示(命令,司令),強制,不同于可打折扣的那類指示。2、引申義:役使、使(令人喜歡、令他不知)、支配。3、官名,縣令。4、時令(表示時節的如強制般的必然到來)。5、美好,令名。6、禮貌敬辭,令尊。7、短的詞調,如夢令。8、翻譯而來的量詞。
【令】康熙字典
【集韻】【正韻】力正切,零去聲。律也,法也,告戒也。【書·囧命】發號施令,罔有不臧。【禮·月令】命相布德和令。【周禮·秋官】士師掌士之八成,四曰犯邦令,五月撟邦令。
又三令。【前漢·宣帝紀】令有先後,有令甲,令乙,令丙。
又縣令。漢法,縣萬戸以上爲令,以下爲長。
又時令,月令,所以紀十二月之政。
又善也。【詩·大雅】令聞令望。【左傳·成十年】忠爲令德,非其人猶不可,況不令乎。
又姓。
又【集韻】郞丁切【正韻】離呈切,音零。廝役曰使令。
又丁令,地名。見【前漢·張湯傳】。或作丁零。
又令狐,亦地名。
又令狐,複姓。
又【詩·齊風】盧令令。【註】盧,田犬。令令,犬頜下環聲。
又與鴒通。【詩·小雅】脊令在原,兄弟急難,卽鶺鴒鳥。
又令適,甓也。與瓴甋同。
又【集韻】郞定切,音笭。令支,縣名。在遼西。
又【廣韻】力延切【集韻】陵延切,音連。亦縣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金城郡有令居縣。
又【集韻】盧景切,音領。官署之長。
又葉呂張切,音良。【韓愈·谿堂詩】凡公四封,旣富以強。謂公吾父,孰違公令。葉下邦。 【說文】載卩部。從亼從卩。發號也。【徐曰】亼卽集字,人而爲之節制。會意。
【令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九】【卩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發號也。從亼卪。力正切〖注〗徐鍇曰:“號令者,集而爲之。卪,制也。”
『說文解字注』
(令)發號也。號部曰。號者、嘑也。口部曰。嘑者、號也。發號者、發其號嘑以使人也。是曰令。人部曰。使者。令也。義相轉注。引伸爲律令、爲時令。詩箋曰。令、善也。按詩多言令。毛無傳。古文尚書言靈。見般庚、多士、多方。般庚正義引釋詁。靈、善也。葢今本爾雅作令、非古也。凡令訓善者、靈之假借字也。從亼卪。號嘑者招集之卪也。故從亼卪會意。力正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
【令】文言文
①命令;下令。《垓下之戰》:“乃令騎皆下馬步行,持短兵接戰。”
②使;讓。《活板》:“每字為一印,火燒令堅。”
③法令;命令。《屈原列傳》:“王使屈平為令,眾莫不知。”
④官名。⒈中央機構的主管官員。如“尚書令”、“太史令”等。⒉縣的最高長官。《陳涉世家》:“陳守令皆不在,獨守丞與戰譙門中。”
⑤時令;時節。《芙蕖》:“群葩當令時,只在花開之數日。”
⑥好;善。《周處》:“何患令名不彰邪?”
⑦表示假設,相當于“假使”、“假若”。《五人墓碑記》:“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。”
⑧對別人親屬的敬稱。《孔雀東南飛》:“不堪吏人婦,豈合令郎君?”《嚴監生和嚴貢生》:“多虧令弟看的破,息下來了。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