趕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(xiàn)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:趕新華字典,趕康熙字典,趕中華字典,趕國語詞典,趕漢語字典。
【趕】怎么讀
漢字 | 趕 | 拼音 | gǎn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走 | 筆畫 | 10 |
五筆 | FHFK | 五行 | 木 |
繁體 | 趕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(tǒng)一編碼 | 基本區(qū) U+8D76 | 字形分析 | 半包圍結(jié)構(gòu) |
倉頡編碼 | gomj | 鄭碼編碼 | boae |
四角編碼 | 41804 | 筆順編碼 | 1212134112 |
【趕】筆順筆畫
1、趕字的筆順編碼是:1212134112。
2、趕字的部首是走,趕字的結(jié)構(gòu)為:半包圍結(jié)構(gòu),趕字筆劃順序是:橫、豎、橫、豎、橫、撇、捺、橫、橫、豎。
3、趕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趕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酉集中】【走】趕·康熙筆畫:10 ·部外筆畫:3。
【趕】基本解釋
1.追:你追我趕。學(xué)先進,趕先進。
2.加快行動,使不誤時間:趕路。趕任務(wù)。他騎著車飛快地往廠里趕。
3.去;到(某處):趕集。趕考。趕廟會。
4.駕馭:趕驢。趕大車。
5.驅(qū)逐:趕蒼蠅。
6.遇到(某種情況);碰上(某個時機):趕巧。趕上一場雨。
7.用在時間詞前面表示等到某個時候:趕明兒。趕年下再回家。
8.姓。
【趕】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基本釋義趕 gǎn基本釋義趕(1)趕gǎn(2)(形聲。字從走,從旱,旱亦聲。“旱”指“用盾牌抵擋毒辣的陽光以保護莊稼”,轉(zhuǎn)義為“莊稼缺水”。“走”與“旱”聯(lián)合起來表示“走遠路挑水澆地”。本義:走遠路挑水澆地。引申義:快走。競走。爭分奪秒搶時間。(3)追趕,從后面追上 [catch up with](4)又如:趕先進;你追我趕(5)急赴 [rush for]。如:趕火車;趕路;(6)驅(qū)逐 [drive away](7)又如:趕蒼蠅;趕麻雀;(8)輾壓。通“搟” [roll]。如:趕面打(用棍棒來回碾面團似的打);趕餅(即“搟餅”)(9)從速;加快 [hurry through]。如:趕任務(wù);碰上(某種情況) [meet with]。如:正趕上他去省里開會。(11)駕御 [drive]。如:趕馬車(12)等到 [till,until]――跟時間名詞組成介詞結(jié)構(gòu),用在動詞前面,表示動作、行為到某個時候才發(fā)生,多用于口語。(13)又如:趕年(等到過年);趕年下(同“趕年”);趕晚(等到晚上)(14)趁,把握時間 [just time]。如:正趕在風(fēng)暴來臨之前到達蔽風(fēng)處;(15)按,按照 [according to]。如:應(yīng)該趕自己所最能接近、最能知道的東西寫。
【趕】康熙字典
【廣韻】巨言切【集韻】渠言切,音
。【說文】舉尾走也。【類篇】馬走。
又【集韻】其月切,音橜。義同。
又古旱切,音稈。【篇海】趕?也。
(趕)【正字通】同趕。【字彙】追也。
【趕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二】【走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舉尾走也。從走干聲。巨言切〖注〗趕。文八十五 重一
『說文解字注』
(趕)舉尾走也。從走。干聲。巨言切。十四部。按此後人所增。非許書本有也。衆(zhòng)經(jīng)音義曰。通俗文曰舉尾走曰揵。律文作趕馬走也。然則唐初說文無趕。卽有趕亦不訓(xùn)舉尾走。都人士鄭箋。?、螫蟲也。尾末揵然。似婦人髮末上曲卷然。釋文引漢書音義。揵、舉也。此舉尾用揵不用趕之證。
【趕】文言文
①加快速度行走。《智取生辰綱》:“快走!趕過前面岡子去,卻再理會。”
②追趕。《三國演義》:“司馬懿奔走了五十余里,背后兩員魏將趕上。”
③驅(qū)逐。劉崇遠《金華子》:“廚人饋食于堂,手中盤饌皆被君禽博撮,莫可驅(qū)趕。”
④碰上(某種情況);趁著(某個時機)。《林黛玉進賈府》:“你們趕早打掃兩間屋子,叫他們歇歇兒去。”
【趕趁】指江湖獻演雜技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