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三新華字典,三康熙字典,三中華字典,三國語詞典,三漢語字典。
【三】怎么讀
漢字 | 三 | 拼音 | sān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一 | 筆畫 | 3 |
五筆 | DGGG | 五行 | 金 |
繁體 | 三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4E09 | 字形分析 | 單一結構 |
倉頡編碼 | mmm | 鄭碼編碼 | cd |
四角編碼 | 10101 | 筆順編碼 | 111 |
【三】筆順筆畫
1、三字的筆順編碼是:111。
2、三字的部首是一,三字的結構為:單一結構,三字筆劃順序是:橫、橫、橫。
3、三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三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子集上】【一】三·康熙筆畫:3 ·部外筆畫:2。
【三】基本解釋
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數目。見〖數字〗。
2.表示多數或多次:三思。三緘其口。
3.姓。
【三】網絡解釋
三,數名,二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“叁”代),三維空間。三部曲。三國(中國古代一個歷史時期)。
【三】康熙字典
〔古文〕弎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蘇甘切【正韻】蘇監切,颯平聲。【說文】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,次第重之,其數三也。【老子·道德經】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【史記·律書】數始於一,終於十,成於三。
又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凡兵無過三其身。
又【左傳·昭七年】士文伯曰:政不可不愼,務三而已。一擇人,二因民,三從時。
又【晉語】民生於三,事之如一。
又【周語】人三爲衆,女三爲粲,獸三爲羣。
又姓。明三成志。
又漢複姓。屈原之後有三閭氏,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,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。
又去聲。【韻會】蘇暫切。【論語】三思而後行。
又本作參。【博雅】參,三也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參分其股圍。【前漢·法志】秦造參夷之誅。
與三同。
又【韻補】葉疏簪切,音森。【詩·召南】摽有梅,其實三兮。下葉今。叁。
【三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一】【三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天地人之道也。從三數。凡三之屬皆從三。弎,古文三從弋。穌甘切文一 重一
『說文解字注』
(三)數名。天地人之道也。陳煥曰。數者、易數也。三兼陰陽之數言。一下曰道立於一。二下曰地之數。王下曰三者、天地人也。老子曰。一生二。二生三。三生萬物。此釋三之義。下釋三之形。故以於文二字別言之。於文一耦二爲三。成數也。此依韻?所引。韻?多據鍇本。今鍇本又非舊矣。耦、各本作偶。今正。二下曰從一耦一。以一儷一也。此曰一耦二爲三。以一儷二也。今又皆脫一字。三畫而三才之道在焉。故謂之成數。又字下曰。手之列多、略不過三。凡三之屬皆從三。穌甘切。古音在七部。
(弎)古文三。
【三】文言文
①三;第三。
②再三;多次;多(年)。《碩鼠》:“三歲貫女,莫我肯顧。”《鴻門宴》:“范增數目項王,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。”
【三尺】⒈劍。劍長約三尺,所以這樣稱。⒉法律。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,所以用“三尺”代稱法律。
【三輔】漢代治理京畿地區三個行政長官的合稱,也指他們所管轄的區域。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區。
【三宮】⒈儒家稱天子六宮,諸侯夫人減半,稱作三宮。⒉三個星座。明⒊堂、辟雍、靈臺。⒋皇帝、太后、皇后。
【三軍】⒈古代諸侯大國軍隊分上軍、中軍、下軍,其三萬七千五百人。⒉古代指步、車、騎三軍;現代指海陸空三軍。⒊全軍,通稱軍隊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