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(xiàn)通表標(biāo)準(zhǔn)字體 ,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:索新華字典,索康熙字典,索中華字典,索國語詞典,索漢語字典。
【索】怎么讀
漢字 | 索 | 拼音 | suǒ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糸 | 筆畫 | 10 |
五筆 | FPXI | 五行 | 金 |
繁體 | 索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(tǒng)一編碼 | 基本區(qū) U+7D22 | 字形分析 | 上下結(jié)構(gòu) |
倉頡編碼 | jbvif | 鄭碼編碼 | edwz |
四角編碼 | 40903 | 筆順編碼 | 1245554234 |
【索】筆順筆畫
1、索字的筆順編碼是:1245554234。
2、索字的部首是糸,索字的結(jié)構(gòu)為:上下結(jié)構(gòu),索字筆劃順序是:橫、豎、點、橫撇/橫鉤、撇折、撇折、點、豎鉤、撇、點。
3、索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索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未集中】【糸】索·康熙筆畫:10 ·部外筆畫:4。
【索】基本解釋
1.大繩子或大鏈子:船索。繩索。麻索。絞索。鐵索橋。
2.姓。
3.搜尋;尋找:搜索。遍索不得。
4.要;取:索取。索還。索價。
5.孤單:離群索居。
6.寂寞;沒有意味:索然。
【索】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索,漢字。有6種意思。1繩子。如:索子,繩索。2搜尋。如:搜索。3討要。如:索取。4毫無。如:索然無味。5單獨(dú)。如:離群索居。6姓氏。如:索靖。
【索】康熙字典
【廣韻】蘇各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昔各切,音
。【說文】作
,草有莖葉可作繩索。從
糸。【韻會】隷作索。【小爾雅】大者謂之索,小者謂之繩。【急就篇註】索,總謂切撚之令緊者也。【書·五子之歌】若朽索之馭六馬。【詩·豳風(fēng)】宵爾索綯。
又【易·震卦】震索索。【疏】心不安之貌。【釋文】懼也。
又【書·牧誓】惟家之索。【傳】索。盡也。
又【周禮·夏官·方相氏】以索室毆疫。【註】索,廋也。
又【禮·檀弓】吾離羣而索居。【註】索,散也。
又【左傳·昭十二年】八索九丘。【書序】八卦之說,謂之八索。
又地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武都郡有索縣。
又姓。【左傳·定四年】殷民七族,有索氏。
又【廣韻】山戟切【集韻】色窄切,音色。同
,求也。【禮·曲禮】大夫以索牛。【註】索,求得而用之。
又【集韻】蘇故切,音素。【釋名】索,素也。八索,著素王之法也。【屈原·離騷】衆(zhòng)皆競進(jìn)以貪婪兮,憑不厭乎求索。羌內(nèi)恕以量人兮,各興心而嫉妒。【註】索,音素。○按《說文》在木部,今倂附入。索從,《說文》在
部。
【索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六】【
【索】文言文
①大繩子;繩索。《報任安書》:“其次關(guān)木索,被箠楚受辱。”
②絞合;搓。《詩經(jīng)?七月》:“晝爾于茅,宵爾索綯。”
③尋求。《離騷》:“路曼曼其修遠(yuǎn)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。”
④尋找。《扁鵲見蔡桓公》:“居五日,桓侯體痛,使人索扁鵲,已逃秦矣。”
⑤索要;索取。《兵車行》:“縣官急索租,租稅從何出?”
⑥孤獨(dú)。白居易《與元稹書》:“索居則以詩相慰,同處則以詩相娛。”
⑦盡。《宋史?劉綺傳》:“逮未申間,敵力疲氣索。”
⑧須;得;能。《長亭送別》:“久已后書兒、信兒,索與我凄凄惶惶的寄。”【辨】繩,索。“繩”指小繩子。“索”指大繩子。
【索居】獨(dú)居。
【索然】⒈離散的零落的樣子。⒉流淚的樣子。
【索笑】求笑;取笑。
【索隱】尋求事物的隱僻之理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