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干新華字典,干康熙字典,干中華字典,干國語詞典,干漢語字典。
【干】怎么讀
漢字 | 干 | 拼音 | gàn、gān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干 | 筆畫 | 3 |
五筆 | FGGH | 五行 | 木 |
繁體 | 乾、幹 | 怎么讀 | 跟我讀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5E72 | 字形分析 | 單一結構 |
倉頡編碼 | mj | 鄭碼編碼 | aed |
四角編碼 | 10400 | 筆順編碼 | 112 |
【干】筆順筆畫
1、干字的筆順編碼是:112。
2、干字的部首是干,干字的結構為:單一結構,干字筆劃順序是:橫、橫、豎。
3、干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干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寅集下】【干】干·康熙筆畫:3 ·部外筆畫:0。
【干】基本解釋
1.事物的主體或重要部分:樹干。骨干。
2.指干部:調干。干群關系。
3.做(事):實干。干活兒。埋頭苦干。
4.能干;有能力的:干練。干才。
5.擔任;從事:他干過廠長。
6.事情變壞;糟:要干。干了,鑰匙忘在屋里了。
1.古代指盾牌:干戈。
2.姓。
3.冒犯:干犯。
4.牽連;涉及:干連。干涉。相干。
5.追求(職位、俸祿等):干祿。
6.水邊:江干。河干。
7.天干:干支。
8.沒有水分或水分很少(跟“濕”相對):干燥。干柴。油漆未干。衣服晾干了。
9.不用水的:干洗。干餾法。
10.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:餅干。葡萄干兒。豆腐干兒。把蘿卜曬成干兒。
11.空虛;空無所有:外強中干。錢都花干了。
12.只具形式的:干笑。干號(háo)。
13.屬性詞。指拜認的(親屬關系):干媽。干兒子。
14.徒然;白:干著急。干瞪眼。干打雷,不下雨。
15.形容說話太直太粗(不委婉):你說話別那么干。
16.當面說氣話或抱怨的話使人難堪:我又干了他一頓。
17.慢待;置之不理:主人走了,把咱們干起來了。
【干】網絡解釋
干,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叉子一類的獵具、武器,本是用于進攻的,后來用于防御。本義:盾牌。
【干】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古寒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居寒切,音竿。【說文】干,犯也。【左傳·文四年】其敢干大禮,以自取戾。【晉書·衞玠傳】非意相干,可以理遣。
又【爾雅·釋言】干,求也。【書·大禹謨】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。【論語】子張學干祿。
又盾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盾,自關而東或謂之〈盾支〉,或謂之干,關西謂之盾。【書·大禹謨】舞干羽于兩階。【詩·大雅】干戈戚揚。
又司干,官名。【周禮·春官】司干掌舞器。
又【爾雅·釋言】干,捍也。【註】相捍衞。【疏】孫炎曰:干盾,自蔽捍。【詩·周南】公侯干城。【疏】干城者,言以武夫自固,爲捍蔽如盾,爲防守如誠然。
又?也。【詩·小雅】秩秩斯干。【傳】干,?也。
又水涯也。【易·漸卦】鴻漸于干。【註】干謂大水之旁,故停水處者。【詩·魏風】寘之河之干兮。【傳】干,厓也。
又國郊曰干。【詩·邶風】出宿于干。【傳】干言國郊也。
又【韻會】若干,數未定之辭,猶言幾許也。【禮·曲禮】問天子之年。對曰:聞之始服衣若干尺矣。【前漢·食貨志】或用輕錢百加若干。【註】師古曰:若干,且設數之言也。干猶箇也。謂當如此箇數耳。
又自甲至癸爲天干。【皇極經世】十干,天也。十二支,地也。支干,配天地之用也。【皇極內篇】十爲干,十二爲支。十干者。五行有隂陽也。十二支者,六氣有剛柔也。
又闌干,橫斜貌。【古樂府·善哉行】月沒參橫,北斗闌干。
又【韻會】闌楯閒曰闌干。【李白·淸平調】沉香亭北倚闌干。
又【韻會】目眶謂之闌干。【正韻】闌干,淚流貌。【談藪】王元景使梁,劉孝綽送別,泣下。元景無淚謝曰:別後當闌干。【白居易詩】玉容寂寞淚闌干。
又蘭干,紵也。【後漢·哀牢國傳】蘭干細布,織成文章如綾錦。【華陽國志】蘭干,獠言紵也。
又干將,劒名。【吳越春秋】干將者,吳人也。莫邪,干將之妻也。干將作劒,莫邪斷髮翦爪投于爐中,金鐵乃濡,遂以成劒。陽曰干將,隂曰莫邪。
又干遮,曲名。【司馬相如·子虛賦】淮南干遮。【註】干遮,曲名也。
又射干,木名。【荀子·勸學篇】西方有木,名曰射干。
又草名。【本草圖經】射干,花白莖長,如射人之執干。【後漢·寵傳】陽氣始萌,十一月有蘭,射干,蕓荔之應。
又獸名。【司馬相如·子虛賦】騰遠射干。【註】射干,似狐,能緣木。
又野干,亦獸名。【法華經】野干,體瘦無目,爲諸童子摘擲,受諸苦痛。
又發干、蘭干、餘干,縣名。【後漢·郡國志】東郡有發干縣,漢陽郡有蘭干縣。【隋書·地理志】鄱陽郡有餘干縣。
又長干,地名。【左思·吳都賦】長干延屬。【註】建業南五里有山岡,其閒平地,吏民雜居。東長干中有大長干,小長干,皆相連。地有長短,故號大小長干。韓詩曰考盤在干。地下而黃曰干。
又姓。【左傳·昭二十一年】宋有干犫。【劉向·別錄】有干長,著天下忠臣九篇。
又段干,干己,複姓。【史記·老子傳】老子之子名宗,爲魏將,封於段干。【註】段干,應是魏邑名,而魏世家有段干木,段干子。田完世家有段干朋。疑此三人是姓段干也,本蓋因邑爲姓。【何氏姓苑】漢有干已衍,爲京兆尹。
又【集韻】居案切,音盰。捍也。【詩·周南】公侯干城。沈重讀。
又【篇韻】音寒。國名。【淮南子·道應訓】荊有佽飛,得寶劒於干隊。【註】干國,在今臨淄,出寶劒。
又【韻會】通作奸。【前漢·劉向傳】數奸死亡之誅。
又通作忓,干預也。【唐書·萬壽公主傳】無忓時事。
又【韻會】通作竿。【後漢·董卓傳】乗金華靑蓋,瓜畫兩轓,時人號竿摩車,言其服飾近天子也。【註】竿摩,謂相逼近也。今俗以事干人者謂之相竿摩。
又與矸通。【集韻】矸,石也。或省作干。
又與豻通。【類篇】豻或作干。【儀禮·大射儀】量人量侯道干五十。【註】干讀豻。豻侯者,豻鵠豻飾也。
又古與乾通。【初月帖】淡悶干嘔。楊愼曰:淡,古淡液之淡,干,古干溼之干。今以談作痰,干作乾,非也。
又葉經天切,音堅。【黃庭經】回紫抱黃入丹田,漱嚥靈液災不干。
【干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三】【干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犯也。從反入,從一。凡干之屬皆從干。古寒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干)犯也。犯、侵也。毛詩干旄、干旌假爲竿字。從一。從反入。反入者、上犯之意。古寒切。十四部。凡干之屬皆從干。
【干】文言文
①盾牌。《過零丁洋》:“辛苦遭逢起一經,干戈寥落四周星。”
②捍衛。《賣柑者言》:“今夫佩虎符,坐皋比者,洸洸乎干城之具也。”
③冒犯;沖犯。《商君書?業分》:“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。”
④直沖。《兵行車》:“哭聲直上干云霄。” 《雁蕩山》:“自嶺外望之,都無所見,至谷中則森然干霄。”
⑤追求;求取。《中山狼傳》:“時墨者東郭先生將北適中山以干仕。”
⑥干預;牽涉。《智取生辰綱》:“我們自湊錢買酒吃,干你甚事?。”
⑦水邊;河岸。《伐檀》:“坎坎伐檀兮,置之河之干兮。”
⑧山澗。《詩經?斯干》:“秩秩斯干,幽幽南山。”(秩:水清的樣子)
⑨天下。見“干支”
⑩沒有水分或含水分很少的。與“濕”相對。《賣柑者言》:“視其中,則干若敗絮干。” ⒒空虛。“外強中干”
gàn
①樹干。《淮南子?主術》:“枝不得大于干。”
②指事物的主體或重要部分。《國語?晉語》:“愛親明賢,政之干也。”
③才能;才干。《三國志?諸葛亮》:“理民之干,優于將略。”
④辦理;主治。《水滸傳》:“明日干了這事,更是這里安身不得了。”
⑤事情;事務。《水滸傳》:“學生來時,說道 先生今日有干,權放一日假。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