栗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(xiàn)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栗新華字典,栗康熙字典,栗中華字典,栗國語詞典,栗漢語字典。
【栗】怎么讀
漢字 | 栗 | 拼音 | lì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木 | 筆畫 | 10 |
五筆 | SSU | 五行 | 木 |
繁體 | 栗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(tǒng)一編碼 | 基本區(qū) U+6817 | 字形分析 | 上下結構 |
倉頡編碼 | mwd | 鄭碼編碼 | fjf |
四角編碼 | 10904 | 筆順編碼 | 1252211234 |
【栗】筆順筆畫
1、栗字的筆順編碼是:1252211234。
2、栗字的部首是木,栗字的結構為:上下結構,栗字筆劃順序是:橫、豎、橫折、豎、豎、橫、橫、豎、撇、捺。
3、栗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栗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辰集中】【木】栗·康熙筆畫:10 ·部外筆畫:6。
【栗】基本解釋
1.栗子樹,落葉喬木,葉子長圓形,花黃白色。果實為堅果,包在多刺的殼斗內,成熟時殼斗裂開而散出。果實可以吃。種類很多,通常指板栗。
2.這種植物的果實。
3.(Lì)姓。
4.發(fā)抖;哆嗦:戰(zhàn)栗。不寒而栗。
【栗】網(wǎng)絡解釋
栗,分布于中國遼寧、北京、河北、山東、河南、廣東等地,殼斗大,球形,外生刺,堅果2~3個,生于殼斗中。著名品種有良鄉(xiāng)板栗,產于北京郊房山良鄉(xiāng),果小,約5克,味甜,十月中旬成熟;遷西明栗,又名“紅皮”、“紅毛”,產于河北遷西、興隆,果中大,7~9.5克,皮紅褐,鮮亮,味甜,九月中旬成熟;萊陽紅光栗,產于山東萊陽莊頭一帶,果中大,皮深褐色,有亮光,品質好,味甜面,九月上旬成熟;另有錐栗,亦稱珍珠栗,分布于長江流域和江南各地,殼頭內包藏一卵形的堅果,味同板栗。另有同名歌手在本詞條也進行了闡述。是一種落葉喬木,果實叫栗子,果仁味甜,可以吃。木材堅實,供建筑和制器具用;樹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;葉子可喂柞蠶。栗樹長得很高,樹葉像櫟樹葉,四月里開青黃色的花,每枝至少有四五個,苞的顏色有青、黃、紅三種。子生時殼黃,熟時殼變紫,殼內有膜襄住,到九月降霜時才熟。只有芭自己裂開掉出來的子才能久藏,否則容易腐壞。
【栗】康熙字典
〔古文〕?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
力質切,音慄?!菊f文】作?,從木。其實下垂,故從
?!局芏Y·天官·籩人】饋食之籩,其實栗。
又堅木也?!竟騻鳌の亩辍坑葜饔蒙#氈饔美酢?/p>
又謹敬也?!緯に吹洹繉挾?。
又堅也?!径Y·聘儀】縝密以栗。
又威嚴也?!舅抉R法】位欲嚴,政欲栗。
又百穀實不秕謂之栗。【詩·大雅】實穎實栗。
又栗烈,風寒也?!驹姟め亠L】二之日栗烈。
又蹙也,謂越等。【儀禮·燕禮】栗階不過二等。
又表道樹曰行栗?!咀髠鳌は寰拍辍课航{斬行栗。
又觱栗。【明皇雜錄】本龜茲國樂,亦曰悲栗。
又菱曰水栗。【武陵記】兩角曰菱,三角、四角曰芰,通謂之水栗。
又【方言】秦俗以批髮爲栗。
又縣名?!厩皾h·地理志】栗縣屬沛郡。
又姓。【風俗通】燕將栗腹。
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力蘗切,音裂。破裂之意?!局芏Y·冬官考工記】工人居幹之道,葘栗不迆,則弓不發(fā)。
又葉力蘗切,音勒。【蘇軾·中秋月詩】喚酒與婦飮,念我問兒說。豈知衰病後,空盞對梨栗?!鸢础墩f文》收部,今倂入。
【栗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七】【
【栗】文言文
①栗樹;栗子。《促織》:“蟹白栗黃,備極護愛?!?/p>
②通“慄”。害怕得發(fā)抖;戰(zhàn)栗。《教戰(zhàn)守策》:“論戰(zhàn)斗之事,則縮頸而股栗?!?/p>
【栗栗】⒈眾多。⒉恐懼的樣子。
【栗烈】嚴寒的樣子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