候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(xiàn)通表標(biāo)準(zhǔn)字體 ,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:候新華字典,候康熙字典,候中華字典,候國語詞典,候漢語字典。
【候】怎么讀
漢字 | 候 | 拼音 | hòu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亻 | 筆畫 | 10 |
五筆 | WHND | 五行 | 水 |
繁體 | 候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(tǒng)一編碼 | 基本區(qū) U+5019 | 字形分析 | 左右結(jié)構(gòu) |
倉頡編碼 | olnk | 鄭碼編碼 | nixm |
四角編碼 | 27284 | 筆順編碼 | 3225131134 |
【候】筆順筆畫
1、候字的筆順編碼是:3225131134。
2、候字的部首是亻,候字的結(jié)構(gòu)為:左右結(jié)構(gòu),候字筆劃順序是:撇、豎、豎、橫折、橫、撇、橫、橫、撇、捺。
3、候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候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子集中】【人】候·康熙筆畫:10 ·部外筆畫:8。
【候】基本解釋
1.等待:候車。你稍候一會兒,他馬上就來。
2.問候;問好:致候。敬候起居。
3.時節(jié):時候。氣候。候鳥。
4.古代五天為一候,現(xiàn)在氣象學(xué)上仍沿用:候溫。
5.(候兒)情況:征候。火候。
【候】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候是一個中國漢字,使用造字法,會義(“侯”是“候”的本字。古代“侯”、“候”通用)。
【候】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胡遘切【集韻】下遘切,音後。訪也。
又伺望也。【前漢·張禹傳】上臨候禹。
又【釋名】候,護也,可護諸事也。
又候人,道路迎送賔客之官。【詩·曹風(fēng)】彼候人兮,何戈與祋。
又斥候。【孫奕示兒編】斥候謂檢行險阻,伺候盜賊。俗作堠。
又氣候,證候。
又葉後五切,音祐。【楊泉蠶賦】爰求柔桑,切若細縷。起止得時,燥溼是候。 【說文】有無候。互見前侯字註。
【候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八】【人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伺望也。從人矦聲。胡遘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)司望也。司各本作伺。非。今正。司者今之伺字也。曹風(fēng)
人傳云。
人、道路送賓客者。周禮
人注云。
、
迎賓客人來者。按凡覻伺皆曰
。因之謂時爲(wèi)
。從人。侯聲。胡遘切。四部。
【候】文言文
①五天為一候。《素問?藏象論》:“五日謂之候,三候謂之氣,六氣謂之時。”
②征候;征兆。李格非《書洛陽名園記后》:“洛陽盛衰,天下治亂之候也。”
③守望。《赤壁之戰(zhàn)》:“日遣邏吏于水次候望權(quán)軍。”
【又】哨所。《史記?律書》:“愿且堅邊設(shè)候。”
【又】窺伺;偵察。《史記?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太后亦已使人候伺。”
④觀測;測驗。《張衡傳》:“陽嘉元年,復(fù)造候風(fēng)地動儀。”
⑤拜訪;問候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必躬造左公弟,候太公、太母起居。”
⑥等候。《采草藥》:“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時采。
【候道】古代邊郡偵察敵情筑的路。
【候樓】瞭望所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