釜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(xiàn)通表標(biāo)準(zhǔn)字體 ,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:釜新華字典,釜康熙字典,釜中華字典,釜國語詞典,釜漢語字典。
【釜】怎么讀
漢字 | 釜 | 拼音 | fǔ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父 | 筆畫 | 10 |
五筆 | WQFU | 五行 | 水 |
繁體 | 釜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(tǒng)一編碼 | 基本區(qū) U+91DC | 字形分析 | 上下結(jié)構(gòu) |
倉頡編碼 | ckmgc | 鄭碼編碼 | oocu |
四角編碼 | 80109 | 筆順編碼 | 3434112431 |
【釜】筆順筆畫
1、釜字的筆順編碼是:3434112431。
2、釜字的部首是父,釜字的結(jié)構(gòu)為:上下結(jié)構(gòu),釜字筆劃順序是:撇、點、撇、捺、橫、橫、豎、點、撇、橫。
3、釜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釜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戌集上】【金】釜·康熙筆畫:10 ·部外筆畫:2。
【釜】基本解釋
古代的炊事用具,相當(dāng)于現(xiàn)在的鍋:破釜沉舟。釜底抽薪。
【釜】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漢字“釜”表示一種器物,圓底而無足,必須安置在爐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體支撐煮物,釜口也是圓形,可以直接用來煮、燉、煎、炒等,可視為現(xiàn)代所使用「鍋」的前身。
【釜】康熙字典
【廣韻】扶雨切【集韻】奉甫切,音父。【說文】鬴,或作
。俗省作釜。【古史考】黃帝始作釜。【易·說卦傳】坤爲(wèi)釜。【疏】取其化生成熟也。【詩·召南】維錡及釜。【註】有足曰錡,無足曰釜。【釋文】釜,符甫反。
又量名。【論語】與之釜。【左傳·昭二年】豆區(qū)釜鍾,四升爲(wèi)豆,各自其四,以登于釜,釜十則鍾。【註】釜,六斗四升,鍾,六斛四斗。
又山名。【史記·封禪書】黃帝合符釜山。【括地志】釜山,在嬀州懷戎縣北。
又【水經(jīng)注】西海鹽池北,西王母有石室石釜。
又【韻補】葉府九切,音缶。【蘇轍·土牛詩】土牛適成象,逡巡見屠剖。田家挽雙角,歸理鏁絲釜。
【釜】說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注』
鬴或從金。父聲。今經(jīng)典多作釜。惟周禮作鬴。【釜】文言文
①一種鍋。曹植《七步詩》:“萁在釜下燃。”
②古代的容量單位,六斗四升為一釜。《左傳?昭公三年》:“齊舊四量:豆、區(qū)、釜、鐘。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