阤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阤新華字典,阤康熙字典,阤中華字典,阤國語詞典,阤漢語字典。
【阤】怎么讀
漢字 | 阤 | 拼音 | tuó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阝 | 筆畫 | 5 |
五筆 | BBN | 五行 | 無 |
繁體 | 阤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9624 | 字形分析 | 左右結構 |
倉頡編碼 | nlpd | 鄭碼編碼 | yyi |
四角編碼 | 74212 | 筆順編碼 | 52525 |
【阤】筆順筆畫
1、阤字的筆順編碼是:52525。
2、阤字的部首是阝,阤字的結構為:左右結構,阤字筆劃順序是:橫折折折鉤/橫撇彎鉤、豎、橫折鉤、豎、豎彎鉤。
3、阤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阤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戌集中】【阜】阤·康熙筆畫:11 ·部外筆畫:3。
【阤】基本解釋
1.古同“陀”,山坡:“故登阤者,倍任者也,猶能以登。”
2.險阻。
【阤】網絡解釋
阤,有三個讀音tuó , yǐ , zhì。古同“陀”,指山坡:“故登~者,倍任者也,猶能以登。”也有 險阻的意思。◎ 古同“陀”,山坡:“故登~者,倍任者也,猶能以登。”◎ 險阻。【戌集中】【阜字部】 阤 ·康熙筆畫:11 ·部外筆畫:3解釋: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丈爾切【正韻】丈幾切,?音褫。【說文】小崩也。【玉篇】毀也,落也。【周語】聚不阤崩,而物有所歸。【注】大曰崩,小曰阤。【集韻】或作陊陁。又【集韻】一曰崖際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輪已庳,則於馬終古登阤也。【注】阤,阪也,輪庳則難引。【釋文】阤,丈爾反。劉讀堂何反。又【廣韻】施是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賞是切【正韻】詩止切,?音豕。【廣韻】壞也。【後漢·李膺傳】綱紀頹阤。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待可切,音舵。【博雅】壞也。或作陊陀。又【集韻】演爾切,音迆。本作陁。詳後陁字注。又【韻會小補】唐何切。同陀。【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】登陂阤之長坂。【漢書】作陁。【卷十四】【?部】 阤解釋:小崩也。從踏也聲。丈爾切
【阤】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丈爾切【正韻】丈幾切,音褫。【說文】小崩也。【玉篇】毀也,落也。【周語】聚不阤崩,而物有所歸。【註】大曰崩,小曰阤。【集韻】或作陊陁。
又【集韻】一曰崖際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輪已庳,則於馬終古登阤也。【註】阤,阪也,輪庳則難引。【釋文】阤,丈爾反。劉讀堂何反。
又【廣韻】施是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賞是切【正韻】詩止切,音豕。【廣韻】壞也。【後漢·李膺傳】綱紀頹阤。
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待可切,音舵。【博雅】壞也。或作陊陀。
又【集韻】演爾切,音迆。本作陁。詳後陁字註。
又【韻會小補】唐何切。同陀。【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】登陂阤之長坂。【漢書】作陁。
【阤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十四】【
【阤】文言文
暫無阤字的文言文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