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加新華字典,加康熙字典,加中華字典,加國語詞典,加漢語字典。
【加】怎么讀
漢字 | 加 | 拼音 | jiā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力 | 筆畫 | 5 |
五筆 | LKG | 五行 | 木 |
繁體 | 加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52A0 | 字形分析 | 左右結構 |
倉頡編碼 | ksr | 鄭碼編碼 | ymj |
四角編碼 | 46000 | 筆順編碼 | 53251 |
【加】筆順筆畫
1、加字的筆順編碼是:53251。
2、加字的部首是力,加字的結構為:左右結構,加字筆劃順序是:橫折鉤、撇、豎、橫折、橫。
3、加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加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子集下】【力】加·康熙筆畫:5 ·部外筆畫:3。
【加】基本解釋
1.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目合在一起:二加三等于五。功上加功。
2.使數量比原來大或程度比原來高;增加:加大。加強。加快。加速。加多。加急。加了一個人。
3.把本來沒有的添上去:加符號。加注解。
4.“加”跟“加以”用法不同之點是“加”多用在單音節狀語之后。
5.姓。
【加】網絡解釋
加,jia,會意,從力,從口,本義添枝加葉說假話、虛報。
【加】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古牙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居牙切,音家。【說文】語相增加也。從力口。【徐曰】會意。【爾雅·釋詁】重也。【註】重
也。【玉篇】益也。【論語】又何加焉。
又【廣韻】上也,陵也。【論語】吾亦欲無加諸人。【註】陵也。
又【增韻】施也,著也。【禮·冠義】醮於客位三加彌尊加有成也。
又【韻補】葉居何切,音哥。【東方朔·七諫】蓬艾親入御于牀第兮,馬蘭踸踔而日加。棄捐葯芷與杜衡兮,余奈世之不知芳何。
又葉居之切,音姬。【三略】柔有所設,剛有所施。弱有所用,彊有所加。
【加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十三】【力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語相增加也。從力從口。古牙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加)語相譄加也。譄各本作增。今正。增者、益也。義不與此同。譄下曰。加也。誣下曰。加也。此云語相譄加也。知譄誣加三字同義矣。誣人曰譄。亦曰加。故加從力。論語曰。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。吾亦欲無加諸人。馬融曰。加、陵也。袁宏曰。加、不得理之謂也。劉知幾史通曰。承其誣。重以加諸。韓愈爭臣論曰。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。而惡訐以爲直者。皆得加字本義。引申之、凡據其上曰加。故加巢卽架巢。從力口。謂有力之口也。會意。古牙切。十七部。
【加】文言文
①浮夸;夸大其辭。《曹劌論戰》:“犧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”
②加上;加于。《鴻門宴》:“樊噲覆其盾于地,加彘肩上,拔劍切而啖之。”
③施加;施用。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謀趙者,徒以吾兩人在也。”
④施予;給予。《唐雎不辱使命》:“大王加惠,以大易小,甚善。”
⑤增加;增益。《勸學》:“登高而招,臂非加長也,而見者遠。”
⑥厲害;更厲害。《序》:“杌隉之象視清季有加。”
⑦益處;好處。《魚我所欲也》:“萬鐘于我何加焉。”
⑧凌駕;欺凌。《論語?公治長》:“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。”
⑨超過;勝過。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秦王竟酒,終不能加勝于趙。”
⑩加以;予以。《過小孤山大孤山》:“嘗加營葺,有碑載其事。”
⑾更;更加。《游褒禪山記》:“蓋其又深,則其至又加少矣。”
⑿通“嘉”,嘉賞。李陵《答蘇武書》:“聞子之歸,……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。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