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請新華字典,請康熙字典,請中華字典,請國語詞典,請漢語字典。
【請】怎么讀
漢字 | 請 | 拼音 | qǐng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讠 | 筆畫 | 10 |
五筆 | YGEG | 五行 | 金 |
繁體 | 請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8BF7 | 字形分析 | 左右結構 |
倉頡編碼 | ivqmb | 鄭碼編碼 | scq |
四角編碼 | 35727 | 筆順編碼 | 4511212511 |
【請】筆順筆畫
1、請字的筆順編碼是:4511212511。
2、請字的部首是讠,請字的結構為:左右結構,請字筆劃順序是:點、橫折提、橫、橫、豎、橫、豎、橫折鉤、橫、橫。
3、請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請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酉集上】【言】請·康熙筆畫:15 ·部外筆畫:8。
【請】基本解釋
1.請求:請教。請假。請人幫忙。你可以請老師給你開個書目。
2.邀請;聘請:催請。請客。請醫生。請人作報告。
3.敬辭,用于希望對方做某事:您請坐。請準時出席。
4.舊時指買香燭、紙馬、佛龕等。
5.姓。
【請】網絡解釋
請(qǐng)求:請求。請示。請假(jià )。請命。請戰。請教(jiào )。請愿。請君入甕。請纓(喻請戰殺敵)。 敬辭,用于希望對方做某事:請進。請坐。請安。請便。 延聘、邀、約人來:請客。請柬。邀請。 謁見、會見:“造請諸公,不避寒暑”。
【請】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七井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此靜切【正韻】七靜切,淸上聲。【說文】謁也。【廣雅】求也。【玉篇】乞也,問也。【增韻】祈也,扣也。【書·湯誥】以與爾有衆請命。【左傳·僖十年】余得請於帝矣。【禮·曲禮】請業則起,請益則起。
又【王制】墓地不請。【儀禮·士昏禮】者出,請事入告。【前漢·張湯傳】造請諸公,不避寒暑。【師古註】請,謁問也。
又【爾雅·釋詁】告也。【禮·昏義】納徵請期。【註】請昏姻之期日也。
又【韻會】漢請室,請罪之室也。【前漢·賈誼傳】造請室而請罪耳。
又【集韻】親盈切【正韻】七情切,音淸。亦謁也,祈也。
又受也。
又【類篇】《前漢·賈誼傳》請室,亦讀平聲。
又【廣韻】疾政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疾正切,情去聲。【說文】義同。
又【廣韻】延請。
又【正韻】漢制,春曰朝,秋曰請,如古諸侯聘禮也。【史記·吳王濞傳】使人爲秋請。【前漢·宣帝紀】時會朝請。
又【韻會】朝請,漢官名。張禹首爲之。【唐書·百官志】從五品上曰朝請大夫,正七品上曰朝請郞。
又【廣韻】疾盈切【集韻】慈盈切,音情。【類篇】受言也。
又【韻會】禮昏義請期,徐音情。【周禮·秋官·條狼氏註】大夫受命以出,餘事莫不復請。劉音情。
又【轉注古音】《史記》《禮書》請文俱盡。【註】徐廣云:古情字多假借作請,諸子中多有之。【荀子·成相篇】聽之經,明其請。【註】請當爲情。聽獄之經,在明其情。
【請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三】【言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謁也。從言青聲。七井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謁也。周禮。春朝秋覲。漢改爲春朝秋請。從言。青聲。七井切。又才性切。十一部。【請】文言文
①求;請求。《曹劌論戰》:“公將戰,曹劌請見。”
②表示請求對方允許說話人(即“我”)做某事。《寡人之于國也》:“王好戰,請以戰喻。”
③召;邀請。《信陵君竊符救趙》:“乃請賓客,……欲以客往赴秦軍。”
④謁見;拜訪。《信陵君竊符救趙》:“公子往,數請之,朱亥故不復謝。”
⑤請示;請問。《五人墓碑記》:“郡之大夫請于當道,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。”
⑥恭敬地取。《伶官傳序》:“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,請其矢。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