陵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陵新華字典,陵康熙字典,陵中華字典,陵國語詞典,陵漢語字典。
【陵】怎么讀
漢字 | 陵 | 拼音 | líng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阝 | 筆畫 | 10 |
五筆 | BFWT | 五行 | 火 |
繁體 | 陵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9675 | 字形分析 | 左右結構 |
倉頡編碼 | nlgce | 鄭碼編碼 | ybor |
四角編碼 | 74247 | 筆順編碼 | 5212134354 |
【陵】筆順筆畫
1、陵字的筆順編碼是:5212134354。
2、陵字的部首是阝,陵字的結構為:左右結構,陵字筆劃順序是:橫折折折鉤/橫撇彎鉤、豎、橫、豎、橫、撇、點、撇、橫撇/橫鉤、捺。
3、陵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陵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戌集中】【阜】陵·康熙筆畫:16 ·部外筆畫:8。
【陵】基本解釋
1.丘陵:陵谷變遷(比喻世事發生極大的變遷)。
2.陵墓:中山陵。十三陵。謁陵。
3.欺侮;侵犯:陵壓。
4.姓。
【陵】網絡解釋
陵,ling,從阜從夌。阜,大土山;夌,攀越。合起來是“攀越大土山”的意思,引申為“登上、升”義。陵,為“帝王的墳墓”專用,有其”專用的升天通道(之處)“的意思。
【陵】康熙字典
〔古文〕夌?【唐韻】力膺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閭承切,
音凌。【爾雅·釋地】大阜曰陵。【釋名】陵,崇也,體崇高也。【書·堯典】蕩蕩懷山襄陵。
又【爾雅·釋丘】後高陵丘。【又】如陵陵丘。
又東陵,地名。【書·禹貢】過九江,至于東陵。
又【玉篇】冢也。【齊語】陵爲之終。【註】以爲葬也。
又【玉篇】犯也。【廣韻】侮也,侵也。【易·賁象】永貞之吉,終莫之陵也。【書·畢命】以蕩陵德。【傳】陵,邈也。【禮·學記】不陵節而施之謂孫。【註】陵,躐也。
又【荀子·宥坐篇】百仞之山,任負車登焉,何則陵遲故也。【註】王肅曰:陵遲,陂阤也。【史記·平準書】選舉陵遲。【前漢·成帝紀】日以陵夷。
又【玉篇】慄也。
又馳也。
又草名。【爾雅·釋草】苕,陵苕。【註】一名陵時。
又淬也。【荀子·君道篇】兵刃不待陵而勁。
又【荀子·致仕篇】凡節奏欲陵,而生民欲寬。【註】峻也。
又州名。【唐書·地理志】劒南道陵州仁壽郡。
又姓。【正字通】永樂中濼州同知陵茂,高郵人。
又【廣韻】漢複姓六氏,吳季子之後有延陵氏,高士傳有於陵子仲,戰國策有安陵丑,呂氏春秋有鉛陵卓子,漢有高陵顯,秦高陵君之後,楚有公子,食采於鄧陵,後以爲氏。
又葉力中切,音隆。【胡廣·侍中箴】國有學校,侯有泮宮。各有攸敎,德用不陵。
又葉落胡切,音盧。【柳宗元·佩韋賦】雲岳岳而專強兮,果黜志而乖圖。咸觸屛以拒訓兮,肆隕越而就陵。
又與鯪同。【楚辭·天問】陵魚何所。一作鯪。
又與凌通。【史記·秦始皇紀】陵水經地。【註】正義曰:陵作凌,歷也。 【玉篇】或作。【
天子傳】作?。
【陵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十四】【
【陵】文言文
①大土山。《柳毅傳》:“龍以水為神,舉一滴可包陵谷。”
②帝王的陵墓,泛指一般的墳墓。《促織》:“執圖詣寺后,有古陵蔚起。”
③通“凌”。侵犯;欺侮。《荊軻刺秦王》:“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。”《后序》:“賈家莊幾為巡繳所陵迫死。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