旃怎么讀

              本文為您提供康熙字典中旃字怎么讀,旃字在康熙字典中的基本解釋,旃字的說文解字,旃字相關的文言文,旃字的組詞等。

              旃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旃新華字典旃康熙字典旃中華字典旃國語詞典旃漢語字典

              【旃】怎么讀

              漢字 拼音 zhān
              部首 筆畫 10
              五筆 YTMY 五行
              繁體 怎么讀 跟我讀
             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+65C3 字形分析 左右結構
              倉頡編碼 ysoby 鄭碼編碼 syqs
              四角編碼 8247 筆順編碼 4153313541

              【旃】筆順筆畫

              1、旃字的筆順編碼是:4153313541。

              2、旃字的部首是方,旃字的結構為:左右結構,旃字筆劃順序是:點、橫、橫折鉤、撇、撇、橫、撇、橫折鉤、點、橫。

              3、旃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
              4、旃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卯集下】【方】旃·康熙筆畫:10 ·部外筆畫:6。

              【旃】基本解釋

              1.文言助詞。“之焉”兩字的合音:勉旃。

              2.同“氈”。

              【旃】網絡解釋

              旃,讀作zhān。《說文·?(yǎn)部》有提到:“旃,旗曲柄也”。所以旃本意是一種赤色的曲柄旗,又假借作文言助詞,是“之焉”的和音字。又通“氈”。

              【旃】康熙字典

              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諸延切,音饘。【說文】旗曲柄也,所以旃表士衆,周禮曰:通帛爲旃。○按《周禮·春官》司常,今作旜。【爾雅·釋天】因章曰旃。【註】以帛練爲旒,因其文章,不復畫之。【釋名】旃,戰也。戰戰恭已而已也。三孤所建,象無事也。【左傳·昭二十年】旃以招大夫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博雅】旃,之也。【詩·魏風】上愼旃哉。【左傳·桓九年】虞公求旃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小爾雅】旃,焉也。【詩·唐風】舍旃舍旃。【箋】旃之言焉也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爾雅·釋天】太歲在乙曰旃蒙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史記·匈奴傳】被旃裘。【前漢·王褒傳】夫荷旃被毳者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韻補】葉之人切。【陸雲·夏府君誄】廣命俊乂,惟弓與旃。震我聲敎,遇響惟殷。

              【旃】說文解字

              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七】【?】。

              『說文解字』

              旗曲柄也。所以旃表士衆。從?丹聲。《周禮》曰:“通帛爲旃。”旜,旃或從亶。諸延切

              『說文解字注』

              (旃)旗曲柄也。漢田蚡傳曰。前堂羅鐘(旜)或從亶。亶聲也。周禮、禮經皆如此作。

              【旃】文言文

              ①赤色的曲柄旗。《漢書?田蚡傳》:“立曲。”這個意義后來又寫作“旜”。

              【又】泛指旌旗。陸機《飲馬長城窟行》:“收功單于。”

              ②“之焉”的合音。“之”是指代詞,“焉”是語氣詞。楊惲《報孫會宗書》:“愿勉,毋多談。”

              ③通“氈”。一種毛織物《鹽鐵論?論功》:“織柳為室,席為蓋。”

              檀】梵語譯音,即檀香。

              【旃】組詞

              旃裘
              旃檀

              網友正在查“旃”的相關字典

              版權聲明:本文摘錄自新華字典、康熙字典、漢語字典、網絡等多渠道,如有侵權請聯系站長。

              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