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浮新華字典,浮康熙字典,浮中華字典,浮國語詞典,浮漢語字典。
【浮】怎么讀
漢字 | 浮 | 拼音 | fú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氵 | 筆畫 | 10 |
五筆 | IEBG | 五行 | 水 |
繁體 | 浮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6D6E | 字形分析 | 左右結構 |
倉頡編碼 | ebnd | 鄭碼編碼 | vpya |
四角編碼 | 32147 | 筆順編碼 | 4413443521 |
【浮】筆順筆畫
1、浮字的筆順編碼是:4413443521。
2、浮字的部首是氵,浮字的結構為:左右結構,浮字筆劃順序是:點、點、提、撇、點、點、撇、橫撇/橫鉤、豎鉤、橫。
3、浮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浮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巳集上】【水】浮·康熙筆畫:11 ·部外筆畫:7。
【浮】基本解釋
1.停留在液體表面上(跟“沉”相對):浮萍。油浮在水上。浮云。臉上浮著微笑。
2.在水里游:他能一口氣浮到對岸。
3.在表面上的:浮土。浮雕。
4.可移動的:浮財。
5.暫時的:浮記。浮支。
6.輕浮;浮躁:他人太浮,辦事不踏實。
7.空虛;不切實:浮名。浮夸。
8.超過;多余:人浮于事。浮額。
9.姓。
【浮】網絡解釋
未檢索到浮字的網絡釋義。
【浮】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縛牟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房尤切【正韻】房鳩切,音罘。【說文】氾也。【論語】乗桴浮於海。
又順流曰浮。【書·禹貢】浮于濟漯。
又濟涉腰瓠曰浮。【淮南子·釋山訓】百人抗浮。【註】浮,瓠也。
又溢也,過也。【禮·坊記】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,寧使人浮于食。
又先時曰浮。【書·盤庚】鮮以不浮于天時。
又輕也。【楚語】疏其穢而鎭其浮。
又浮浮,氣烝貌。【詩·大雅】烝之浮浮。
又雨雪盛貌。【詩·小雅】雨雪浮浮。
又衆彊貌【詩·大雅】江漢浮浮。
又浮沉,無定之意。【詩·小雅】載沉載浮。
又【小爾雅】浮,罰也。謂罰爵也。【禮·投壷】無偝立,無踰言,若是者浮。
又水名。【水經注】靑河東北,浮水故瀆出焉。
又山名。【山海經】竹山西百二十里曰浮山。
又【廣輿記】廣東高州府城東有浮山。
又羅浮,二山名。【羅浮山記】在增城,博羅二縣境。
又竹名。【戴凱之·竹譜】浮竹亞節,虛軟厚肉。
又石名。【左思·吳都賦】浮石若桴。
又天浮,星名。【甘氏星經】天浮四星,在左旗南北列。主漏刻。
又【莊綽鷄肋編】釣竿之半,繫以荻梗,謂之浮子。
又【甄權脈經】浮爲風爲虛。
又【集韻】普溝切,音桴。漂也。
又【韻補】葉符非切,音肥。【楚辭·遠遊】指炎神而直馳兮,吾將往乎南疑。覽方外之荒忽兮,沛罔象而自浮。
【浮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十一】【水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氾也。從水孚聲。縛牟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浮)汎也。各本汎作氾。今正。木華海賦。浮天無岸。李注引說文浮、汎也。按上文云汎、浮也。是汎浮二字互訓、與氾濫二字互訓義別。汎浮二篆當類廁。今本多非許之舊。從水。孚聲。縛牟切。三部。
【浮】文言文
①飄浮在水面上,與“沉”相對。《西門豹治鄴》:“令女居其上,浮之河中。”
②飄浮在空中。《孔雀東南飛》:“交語速裝束,絡繹如浮云。”
③在水上行駛;航行。屈原《哀都》:“過夏首而西浮兮,顧龍門而不見。”
④超過。《海瑞傳》:“搏噬善類,其罪又浮于高拱。”
⑤輕。《采草藥》:“有苗時采,則虛而浮。”
⑥虛浮;浮華。《治平篇》:“禁其浮靡,抑其兼并。”
⑦輕薄;輕佻。《國語?楚語》:“教之樂,以疏其穢而鎮其浮。”
【浮白】罰酒。
【浮屠】也作“浮圖”。⒈佛,佛陀。⒉佛教。⒊和尚。⒋佛塔。
【浮生】古代老莊學派認為人生在世,虛浮無定,所以稱人生為浮生。駱賓王《與博昌父老書》:“追維逝者,浮幾何。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