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讀新華字典,讀康熙字典,讀中華字典,讀國語詞典,讀漢語字典。
【讀】怎么讀
漢字 | 讀 | 拼音 | dú、dòu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讠 | 筆畫 | 10 |
五筆 | YFND | 五行 | 火 |
繁體 | 讀 | 怎么讀 | 跟我讀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8BFB | 字形分析 | 左右結構 |
倉頡編碼 | ivjnk | 鄭碼編碼 | setg |
四角編碼 | 34784 | 筆順編碼 | 4512544134 |
【讀】筆順筆畫
1、讀字的筆順編碼是:4512544134。
2、讀字的部首是讠,讀字的結構為:左右結構,讀字筆劃順序是:點、橫折提、橫、豎、橫撇/橫鉤、點、點、橫、撇、點。
3、讀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讀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酉集上】【言】讀·康熙筆畫:22 ·部外筆畫:15。
【讀】基本解釋
字的念法;讀音:異讀。“長”字有兩讀。
語句中的停頓。古代誦讀文章,分句和讀,極短的停頓叫讀,稍長的停頓叫句,后來把“讀”寫成“逗”。現代所用逗號就是取這個意義,但分別句逗的標準不同。見〖句讀〗。
【讀】網絡解釋
未檢索到讀字的網絡釋義。
【讀】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徒谷切【正韻】杜谷切,音獨。【說文】誦書也。【徐鍇曰】讀猶瀆也。若四瀆之引水也。【詩·鄘風】中冓之言,不可讀也。【毛傳】抽也。【鄭箋】抽猶出也。【朱傳】誦言也。【禮·文王世子】冬讀書,典書者詔之。
又樂名。【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疏】《孝經緯》云:祝融之樂曰《屬讀》。
又曲名。【唐書·禮樂志】《讀曲》,宋人爲彭城王義康作也。
又官名。【唐書·百官志】集賢殿書院有侍讀學士,掌承旨撰集文章,校理經籍。
又姓,見【姓苑】。
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大透切,音豆。義同。【周禮·天官·宮正註】鄭司農讀火絕之。《釋文》徐音豆。
又【增韻】句讀,凡經書成文語絕處謂之句。語未絕而點分之以便誦詠,謂之讀。今祕省挍書式:凡句絕,則點於字之旁讀,分則微點於字之中閒。
又【韻會】通作投。【馬融·長笛賦】察度於句投。【註】說文曰:逗,止也。投與逗古字通,音豆。投,句之所止也。○按此則讀與逗通。逗又與投通。
又葉亭歷切,音狄。【蘇轍·醉吟庵詩】詩成付與醉中讀,知有淸溪可終日。
【讀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三】【言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誦書也。從言賣聲。徒谷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籒書也。籒各本作誦。此淺人改也。今正。竹部曰。籒、讀書也。讀與籒曡韻而互訓。庸風傳曰。讀、抽也。方言曰。抽、讀也。葢籒抽古通用。史記。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。字亦作紬。抽繹其義薀至於無窮。是之謂讀。故?筮之辭曰籒。謂抽繹易義而爲之也。尉律。學僮十七巳上始試。諷籒書九千字。乃得爲吏。諷謂背其文。籒謂能繹其義。大史公作史記。曰余讀高祖侯功臣、曰大史公讀列封至便侯、曰大史公讀秦楚之際、曰余讀諜記、曰大史公讀春秋暦諩諜、曰大史公讀秦記皆謂紬繹其事以作表也。漢濡注經。【讀】文言文
閱;看。《王冕讀書》:“執策映長明燈讀之。”
dòu
語句中的停頓。《師說》:“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,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。”
【讀禮】⒈學習禮節。⒉居喪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