祣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(xiàn)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:祣新華字典,祣康熙字典,祣中華字典,祣國語詞典,祣漢語字典。
【祣】怎么讀
漢字 | 祣 | 拼音 | lǚ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礻 | 筆畫 | 10 |
五筆 | PYTE | 五行 | 無 |
繁體 | 祣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(tǒng)一編碼 | 基本區(qū) U+7963 | 字形分析 | 左右結(jié)構(gòu) |
倉頡編碼 | ifohv | 鄭碼編碼 | wsmr |
四角編碼 | 38232 | 筆順編碼 | 4524313534 |
【祣】筆順筆畫
1、祣字的筆順編碼是:4524313534。
2、祣字的部首是礻,祣字的結(jié)構(gòu)為:左右結(jié)構(gòu),祣字筆劃順序是:點、橫撇/橫鉤、豎、點、撇、橫、撇、豎提、撇、捺。
3、祣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祣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午集下】【示】祣·康熙筆畫:11 ·部外筆畫:6。
【祣】基本解釋
古同“旅”,古代祭祀山川或上帝。
【祣】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未檢索到祣字的網(wǎng)絡(luò)釋義。
【祣】康熙字典
【廣韻】力舉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兩舉切,音呂。祭山川名。通作旅?!局芏Y·春官·大宗伯】國有大故,則旅上帝及四望。【註】旅,
也。
其祭祀以祈焉,禮不如祀之備也。
又【論語】季氏旅於泰山。
又【韻會】或作。亦作臚。【史記·六國表】臚於郊祀。
【祣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七】【?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軍之五百人爲旅。從?從從。從,俱也。(旅)軍之五百人。大司徒。五人爲伍。五伍爲兩。四兩爲卒。五卒爲旅。五旅爲師。五師爲軍。以起軍旅。注云。此皆先王所因農(nóng)事而定軍令者也。欲其恩足相恤。義足相救。服容相別。音聲相識。引伸爲凡衆(zhòng)之偁。小雅。旅力方剛。傳云。旅、衆(zhòng)也。又引伸之義爲陳。小雅。殽核維旅。傳云。旅、陳也。又凡言羈旅。義取乎廬。廬、寄也。故大雅廬旅猶處處、言言、語語也。又古叚爲盧弓之盧。俗乃製玈字。從?。從從。句。從?者、旌旗所以屬人耳目。從、逗。俱也。說從從之意。力舉切。五部。
()古文旅。左傳。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。曰爲魯夫人。正義曰。隸書起於秦末。手文必非隸書。石經(jīng)古文虞作?。魯作?。手文容或似之。者字以爲聲。古文?爲魯衛(wèi)之魯。此言古文叚借也。周本紀。周公受禾東土。魯天子之命。卽書序旅天子之命。旅者、陳也。
【祣】文言文
暫無祣字的文言文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