勒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勒新華字典,勒康熙字典,勒中華字典,勒國語詞典,勒漢語字典。
【勒】怎么讀
漢字 | 勒 | 拼音 | lè、lēi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力 | 筆畫 | 11 |
五筆 | AFLN | 五行 | 火 |
繁體 | 勒 | 怎么讀 | 跟我讀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52D2 | 字形分析 | 左右結構 |
倉頡編碼 | tjks | 鄭碼編碼 | eeym |
四角編碼 | 44527 | 筆順編碼 | 12212511253 |
【勒】筆順筆畫
1、勒字的筆順編碼是:12212511253。
2、勒字的部首是力,勒字的結構為:左右結構,勒字筆劃順序是:橫、豎、豎、橫、豎、橫折、橫、橫、豎、橫折鉤、撇。
3、勒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勒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子集下】【力】勒·康熙筆畫:11 ·部外筆畫:9。
【勒】基本解釋
1.帶嚼子的馬籠頭。
2.收住韁繩不讓騾馬等前進:懸崖勒馬。
3.強制;逼迫:勒令。勒派。勒索。
4.統率:親勒六軍。
5.姓。
6.雕刻:勒石。勒碑。
7.勒克斯的簡稱。1流(流明)的光通量均勻地照在1平方米面積上時的光照度是1勒。
用繩子等捆住或套住,再用力拉緊;系緊:行李沒有捆緊,再勒一勒。中間再勒根繩子就不會散了。襪帶兒太緊,勒得腿肚子不舒服。
【勒】網絡解釋
勒,拼音:lè lēi 部首:革,部外 筆畫:2,總筆畫:11 結構:左右
【勒】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盧則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歷德切,楞入聲。【說文】馬頭絡銜也。從革,力聲。一說馬轡也,有銜曰勒,無曰羈。【釋名】絡也。絡其頭而引之。【玉篇】馬鑣銜也。【前漢·匈奴傳】鞌勒一具。
又【增韻】抑也。【玉篇】抑,勒也。
又刻也。【禮·月令】孟冬,命工師效功,物勒工名,以考其誠。【註】刻名于器,以備考驗。
又【廣韻】石虎諱勒,呼馬勒爲轡。
【勒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三】【革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馬頭絡銜也。從革力聲。盧則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勒)馬頭落銜也。落絡古今字。糸部繯下云落也。知許之不作絡矣。釋名。勒、絡也。絡其頭而引之。按網部?、馬落頭也。金部銜、馬勒口中。此云落銜者、謂落其頭而銜其口。可控制也。引伸之爲抑勒之義。又爲物勒工名之義。廣韻云。石虎諱勒。呼馬勒爲轡。此名之不正也。爾雅。轡首謂之革。革卽勒之省。馬絡頭者、轡所係也。故曰轡首。毛詩?革皆當依古金石作?勒、鋚勒。毛傳曰。攸、轡首飾也。革、轡首也。自來上句奪首飾二字而莫得其解。從革。力聲。盧則切。一部。
【勒】文言文
①帶嚼子的馬籠頭。《漢書?胸奴傳》:“鞍勒一具,馬十五匹。”
②約束。《后漢書?馬援傳》:“廖性寬緩,不能教勒子孫。”
③強制。《隋書?食貨志》:“于是僑居者各勒還本居。”
④率領;帶領。《信陵君竊符救趙》:“勒兵,下令軍中。”
⑤雕刻。范仲淹《漁家傲》:“濁酒一杯萬里,燕然未勒歸無計。”
⑥勾畫。《圖畫》:“白描,以細筆鉤勒形廓者也。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