寸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寸新華字典,寸康熙字典,寸中華字典,寸國語詞典,寸漢語字典。
【寸】怎么讀
漢字 | 寸 | 拼音 | cùn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寸 | 筆畫 | 3 |
五筆 | FGHY | 五行 | 金 |
繁體 | 寸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5BF8 | 字形分析 | 單一結構 |
倉頡編碼 | di | 鄭碼編碼 | ds |
四角編碼 | 40300 | 筆順編碼 | 124 |
【寸】筆順筆畫
1、寸字的筆順編碼是:124。
2、寸字的部首是寸,寸字的結構為:單一結構,寸字筆劃順序是:橫、豎鉤、點。
3、寸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寸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寅集上】【寸】寸·康熙筆畫:3 ·部外筆畫:0。
【寸】基本解釋
1.長度單位,10分等于1寸,10寸等于1尺。1市寸合1/30米。
2.形容極短或極小:寸功。寸進。寸土。寸步。鼠目寸光。
3.湊巧:你來得可真寸。
4.姓。
【寸】網絡解釋
寸,cun,法度也。指事。小篆字形,從又,從一。“又”象手形,“一”指下手腕一寸之處。“寸”是漢字部首之一,從“寸”的字往往與“手”有關。本義:中醫切脈,稱距離手腕一寸長的部位為“寸口”,簡稱“寸”。十髪為程。一程為分。十分為寸。人手卻一寸動謂之寸口。十寸也。人手卻十分動脈為寸口。十寸為尺。尺,所以指規矩事也。“寸”是中國傳統長度單位,與“尺”、“丈”為十進制(10寸=1尺,10尺=1丈),韓國用來表示親屬之間關系的多少,如1寸表示直系2代人之間的關系。等,香港法例沿用古制,1寸=3.33厘米[1],但此單位香港已幾乎無人使用,而只會用“英寸”(1英寸=2.54厘米)和“厘米”;“寸”通常代指“英寸”。
【寸】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倉困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村困切,村去聲。【說文】十分也,人手卻一寸,動
謂之寸口。從又從一。【徐曰】一者,記手腕下一寸。此指事也。【家語】布指知寸。【前漢·律歷志】度量衡皆起於黃鐘之律,一黍爲分,十分爲寸,十寸爲一尺。
又寸者,忖也,有法度可忖也。凡法度字皆從寸。
又姓。【正字通】明嘉靖中梓潼令寸居敬。
又葉徒玩切,音叚。【庾信·喜晴應詔詩】伏泉遠習坎,隂風已回巽。桐枝長舊圍,蒲節抽新寸。葉上建傳堰獻。楊愼曰:巽音蒜,寸音斷,或曰建傳堰獻在今霰韻,古音霰翰諫三韻通。
備考:【篇海類編】俗等字。
【寸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三】【寸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十分也。人手卻一寸,動(寸)十分也。度別於分。忖於寸。禾部曰。十髪爲程。一程爲分。十分爲寸。人手卻一寸動謂之寸口。從又一。卻猶退也。距手十分動
之處謂之寸口。故字從又一。會意也。周禮注云。脈之大
要在陽明寸口。倉困切。十三部。凡寸之屬皆從寸。
【寸】文言文
①長度單位。十分為一寸,十寸為一尺。《商君書?靳令》:“四寸之管無當,必不滿也。”
②短小。如“寸步不離”、“寸草不留”、“鼠目寸光”。
【又】極言其小。《六國論》:“思厥先祖父,暴霜露,斬荊棘,以有尺寸之地。”
③中醫切脈部位名。《難經》:“脈三部:寸、關、尺。”
【寸腸】1.指內心。韓偓《感舊》:“省趨弘閣侍貂珰,指座深恩刻寸。”2.指心事。柳永《輪臺子》:“但黯黯魂消,寸憑誰表?”
【寸楮】1.名刺、名片。2.指書信。
【寸晷】晷,日影。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。形容短暫的時光。錢起《送張少府》:“寸如三歲,離心在萬里。”
【寸翰】指筆。
【寸進】微小的進步。
【寸祿】微薄的俸祿。
【寸旬】短暫的時間。左思《魏都賦》:“量寸,涓吉日;陟中壇,即帝位。”
【寸陰】猶“寸晷”。短暫的光陰。向秀《思舊賦》:“托運遇于領會兮,寄馀命于寸。”俗語:“一寸光陰一寸金,寸金難買寸光陰。”意為要像愛惜寸金那樣,愛惜短暫的時間。
【寸札】簡短的書信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