圭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圭新華字典,圭康熙字典,圭中華字典,圭國語詞典,圭漢語字典。
【圭】怎么讀
漢字 | 圭 | 拼音 | guī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土 | 筆畫 | 6 |
五筆 | FFF | 五行 | 土 |
繁體 | 圭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572D | 字形分析 | 上下結構 |
倉頡編碼 | gg | 鄭碼編碼 | bbvv |
四角編碼 | 40104 | 筆順編碼 | 121121 |
【圭】筆順筆畫
1、圭字的筆順編碼是:121121。
2、圭字的部首是土,圭字的結構為:上下結構,圭字筆劃順序是:橫、豎、橫、橫、豎、橫。
3、圭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圭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丑集中】【土】圭·康熙筆畫:6 ·部外筆畫:3。
【圭】基本解釋
1.古代帝王諸侯在舉行典禮時拿的一種玉器。
2.古代測日影的儀器:圭表。圭臬。
3.古代量名。一圭容0.5毫升。
【圭】網絡解釋
未檢索到圭字的網絡釋義。
【圭】康熙字典
〔古文〕珪【唐韻】古攜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涓畦切,音閨。【說文】瑞玉也。上圜下方,圭以封諸侯,故從重土。【書·禹貢】禹錫
圭。【詩·大雅】錫爾介圭。【周禮·春官·典瑞】王執鎮圭,公執桓圭,侯執信圭,伯執躬圭。
又【周禮·春官】土圭以致四時日月,封國則以土地。【註】土,猶度也。土圭,測日景之圭。
又量名。【前漢·律歷志】量多少者,不失圭撮。【註】六十四黍爲圭,《後漢·與服志》: 又凡合單紡爲一系,四系爲一扶,五扶爲一首,五首爲一文,文采淳爲一圭。
又丸散之刀圭,準如梧桐子大,十分方寸匕之一,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,抄散不落爲度。見【本草綱目·序例】。
又與閨同。【禮·儒行】蓽門圭窬。
【圭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十三】【土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瑞玉也。上圜下方。公執桓圭,九寸;矦執信圭,伯執躬圭,皆七寸;子執穀璧,男執蒲璧,皆五寸。以封諸矦。從重土。楚爵有執圭。珪,古文圭從玉。古畦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圭)瑞玉也。瑞者、以玉爲信也。上圜下方。圭之制、上不正圜。以對下方言之、故曰上圜。上圜下方、法天地也。故應劭曰。圭自然之形。陰陽之始也。以圭爲陰陽之始、故六十四黍爲圭。四圭爲撮。十圭爲一合。量於此起焉。方言曰。鼃、始也。多不得其解。愚謂鼃從圭聲。與圭同音。鼃始也、卽圭始也。公執桓圭九寸。桓、玉部作瓛。此不改者、依周禮文也。鄭曰雙植謂之桓。桓圭以宮室之(珪)古文圭。從王。古文從玉。謂頒玉以命諸侯、守此土田培敦也。小篆重土而省玉。葢李斯之失與。今經典中圭珪錯見。○圭珪移於部末者、許例當如此也。
【圭】文言文
①用作憑信的玉,形狀上圓(或上尖)下方。《漢書?揚雄傳》:“析人之圭。”
【又】帝王、諸侯在舉行朝會、祭祀的典禮時拿的一種玉器。《后漢書?明帝紀》:“親執圭璧,恭祀天地。”
②測日影的器具。張衡《東京賦》:“土圭測景。”
③容量單位。一升的十萬分之。《漢書?律歷志上》:“量多少者不失圭撮。”
④重量單位。一兩的二百四十分之一。
⑤鮮明;潔凈。韓愈《祭湘君夫人》:“丹青之飾,暗昧不圭。”
【圭竇】鑿壁而成的圭形小門。泛指窮苦人家的門戶。
【圭角】圭的棱角,比喻鋒芒。
【圭臬】⒈測日影定方位的儀器。⒉比喻典范、準則。
【圭勺】圭和勺都是很小的容量單位,因用以比喻微小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