悊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(xiàn)通表標(biāo)準(zhǔn)字體 ,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:悊新華字典,悊康熙字典,悊中華字典,悊國語詞典,悊漢語字典。
【悊】怎么讀
漢字 | 悊 | 拼音 | zhé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心 | 筆畫 | 11 |
五筆 | RRNU | 五行 | 無 |
繁體 | 悊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(tǒng)一編碼 | 基本區(qū) U+608A | 字形分析 | 上下結(jié)構(gòu) |
倉頡編碼 | qlp | 鄭碼編碼 | dpwz |
四角編碼 | 52332 | 筆順編碼 | 12133124544 |
悊
【悊】筆順筆畫
1、悊字的筆順編碼是:12133124544。
2、悊字的部首是心,悊字的結(jié)構(gòu)為:上下結(jié)構(gòu),悊字筆劃順序是:橫、豎鉤、提、撇、撇、橫、豎、點(diǎn)、斜鉤、點(diǎn)、點(diǎn)。
3、悊的筆畫動(dòng)圖順序如下:
4、悊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卯集上】【心】悊·康熙筆畫:11 ·部外筆畫:7。
【悊】基本解釋
同“哲”。
【悊】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悊,讀音是zhé,漢語詞語,釋義古同“折”。
【悊】康熙字典
【集韻】哲,古作悊。【前漢·法志】聖人旣躬,明悊之性。【五行志】視之不明,是謂不悊。【韋孟·在鄒詩】赫赫天子,明悊且仁。
又【漢書】引臯陶謨,知人則哲,亦作則,悊。蓋大篆從心,小篆從口。今文多作哲,隷用小篆也。
【悊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十】【心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敬也。從心折聲。陟列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哲)知也。釋言曰。哲、智也。方言曰。哲、知也。古智知通用。從口。?聲。按凡從折之字皆當(dāng)作斤(悊)哲或從心。韻會(huì)引說文古以此爲(wèi)哲字。按心部云。悊、敬也。疑敬是本義。以爲(wèi)哲是假借。
(嚞)古文哲。從三吉。或省之作喆。
(悊)敬也。口部哲下曰。知也。悊與哲義殊。口部云。哲或從心作悊。葢淺人妄增之。因古書聖哲字或從心而合之也。從心。?聲。陟列切。十五部。
【悊】文言文
暫無悊字的文言文
【悊】組詞
暫無悊組詞的詞語
評(píng)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