菹怎么讀

              本文為您提供康熙字典中菹字怎么讀,菹字在康熙字典中的基本解釋,菹字的說文解字,菹字相關的文言文,菹字的組詞等。

              菹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菹新華字典菹康熙字典菹中華字典菹國語詞典菹漢語字典

              【菹】怎么讀

              漢字 拼音 zū、jù
              部首 筆畫 11
              五筆 AIEG 五行
              繁體 怎么讀 跟我讀跟我讀
             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+83F9 字形分析 上下結構
              倉頡編碼 tebm 鄭碼編碼 evlc
              四角編碼 44112 筆順編碼 12244125111

              【菹】筆順筆畫

              1、菹字的筆順編碼是:12244125111。

              2、菹字的部首是艸,菹字的結構為:上下結構,菹字筆劃順序是:橫、豎、豎、點、點、提、豎、橫折、橫、橫、橫。

              3、菹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
              4、菹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申集上】【艸】菹·康熙筆畫:14 ·部外筆畫:8。

              【菹】基本解釋

              讀音:[ zū ]釋義

              1.酸菜,腌菜。

              2.多水草的沼澤地帶:菹草。

              3.剁成肉醬,切碎:菹醢(古代把人剁成肉醬的一種酷刑)。

              4.肉:麋鹿為菹。

              5.枯草:菹薪。

              讀音:[ jù ]釋義

              多水草的沼澤地帶:菹澤。

              【菹】網絡解釋

              菹,形聲。從艸,沮( jū)聲。本義腌菜。

              【菹】康熙字典

              【唐韻】側魚切,音?。【說文】酢菜也。【釋名】菹,阻也。生釀之,遂使阻于寒溫之閒,不得爛也。【詩·小雅】疆埸有瓜,是剝是菹。【禮·祭統】水草之菹。【註】芹茆之屬。【侯鯖錄】細切曰齏,全物曰菹,今中國皆言齏,江南皆言菹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集韻】子邪切,音嗟。澤生草曰菹。【孟子】驅蛇龍而放之菹。

              又地名。【穆天子傳】南征至于菹。#

              【菹】說文解字

              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一】【艸】。

              『說文解字』

              酢菜也。從艸沮聲。(菹)酢菜也。酢今之醋字。菹須醯成味。周禮七菹。韭菁(()或從缶。案二篆今本從皿。李燾本注或從血。五篇血部有二字。玉篇血部字下引周禮醯人七。菹或從血者。鄭君菜肉通稱之說是也。從缶者、謂鬱諸器中乃成也。菹醢通稱。故血部云、醢也。此艸部二字葢後人增之。

              【菹】文言文

              ①酸菜;醃菜。王充《論衡?福虛》:“楚惠王食寒而得蛭。”

              ②肉醬。《禮記?少儀》:“糜鹿為。”

              【又】古代一種酷刑,把人剁成肉醬。《韓非子?存韓》:“臣斯愿得見,前進道愚計,退就戮。”

              ③多水草的沼澤地帶。《孟子?滕文公下》:“驅蛇龍而放之。”

              ④枯草。《管子?輕重甲》:“請君伐薪。”

              【菹】組詞

              菹醢

              網友正在查“菹”的相關字典

              版權聲明:本文摘錄自新華字典、康熙字典、漢語字典、網絡等多渠道,如有侵權請聯系站長。

              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