虛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虛新華字典,虛康熙字典,虛中華字典,虛國語詞典,虛漢語字典。
【虛】怎么讀
漢字 | 虛 | 拼音 | xū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虍 | 筆畫 | 11 |
五筆 | HAOG | 五行 | 水 |
繁體 | 虛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865A | 字形分析 | 半包圍結構 |
倉頡編碼 | yptc | 鄭碼編碼 | ihku |
四角編碼 | 21212 | 筆順編碼 | 21531522431 |
【虛】筆順筆畫
1、虛字的筆順編碼是:21531522431。
2、虛字的部首是虍,虛字的結構為:半包圍結構,虛字筆劃順序是:豎、橫、橫撇/橫鉤、撇、橫、豎彎鉤、豎、豎、點、撇、橫。
3、虛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虛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申集中】【虍】虛·康熙筆畫:12 ·部外筆畫:6。
【虛】基本解釋
1.空;空虛:彈不虛發。乘虛而入。
2.不符合真實情況:弄虛作假。
3.不自滿:謙虛。
4.害怕;勇氣不足:心虛。膽虛。
5.副詞。白白地:虛度。
6.虛弱:氣虛。體虛。
7.指政治思想、方針、政策等方面的道理:務虛。
8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
【虛】網絡解釋
虛,虗,xu ,從虍( hū)從丘(qiu,從北從一)。虛本謂大丘。大則空曠。故引伸之為空虛。虛是“墟”的古字,形聲。丘的小篆是從北從一,后虛訛變為從虍從業(北)。大丘也。崐崘丘謂之崐崘虛。古者九夫為井,四井為邑,四邑為丘。丘謂之虛。【基本解釋】1. 古同“墟”,大丘。2. 空:~無。~實。~度。~名。~左(尊敬地空出左邊的座位,古代以左為尊)。空~。乘~而入。3. 不真實的:~偽。~假(jiǎ)。~妄。~驚。~夸。~構。~傳。~張聲勢。4. 內心怯懦:做賊心~。5. 不自滿:~心。謙~。~懷若谷(喻對人十分謙虛)。6. 抽象的:~詞。7. 衰弱:~弱。~胖。~汗。~脫。氣~。血~。8. 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9. 古同“圩”,集市。
【虛】康熙字典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朽居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休居切,
音噓。空虛也。
又【易·繫辭傳】周流六虛。【註】六虛,六位也。【疏】位本無體,因爻始見,故稱虛也。
又【大戴禮】虛土之人大。【註】虛,縱也。
又孤虛。【史記·龜筴傳】日辰不全,故有孤虛。
又星名。【書·堯典】宵中星虛。
又姓。【通志·氏族略】虛氏。見《姓苑》。
又虛無,山名。【顏氏家訓】柏人城東有一孤山,或呼爲虛無山。
又【廣韻】去魚切,音祛。【說文】大丘也。【集韻】古者九夫爲井,四井爲邑,四邑爲丘,丘謂之虛。
又地名。【春秋·桓十二年】會宋公于虛。【註】宋地。
又水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瑯邪郡虛水。
又次也。【晉語】實沉之虛,晉人是居。
又【韻補】喜語切,音許。《毛詩》升彼虛矣,以望楚矣。
又葉虛王切。【道藏歌】提攜高上賔,反吾素靈房。道場靈沫內,高歌登大虛。【干祿字書】通作虛。
【虛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八】【丘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大丘也。崐崘丘謂之崐崘虛。古者九夫爲井,四井爲邑,四邑爲丘。丘謂之虛。從丘虍聲。丘如切。又,朽居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今俗別作墟,非是。
『說文解字注』
大丠也。昆侖丠謂之昆侖虛。昆侖丘、丘之至大者也。釋水曰。河出昆侖虛。海內西經曰。海內昆侖之虛在西北。帝之下都。卽西山經昆侖之丘。實惟帝之下都也。水部曰。泑津在昆侖虛下。按虛者、今之墟字。猶昆侖今之崐崘字也。虛本謂大丘。大則空曠。故引伸之爲空虛。如魯、少皞之虛。衛、顓頊之虛。陳、大皞之虛。鄭、祝融之虛。皆本帝都。故謂之虛。又引伸之爲凡不實之稱。邶風。其虛其邪。毛曰。虛、虛也。謂此虛字乃謂空虛。非丘虛也。一字有數義數音。則訓詁有此例。如許書巳、巳也。謂此辰巳之字。其義爲巳甚也。虛訓空。故丘亦訓空。如漢書丘亭是。自學者?能會通。乃分用墟虛字。別休居邱於二切。而虛之本義廢矣。古者九夫爲井。四井爲邑。四邑爲丠。丠謂之虗。此又引小司徒職文。言丘亦名虗。皆說虗篆從丘之意也。丘虛語之轉。易【虛】文言文
①大土山。《詩經?定之方中》:“升彼虛矣。”
②廢墟。《漢書?賈誼傳》:“凡十三歲而社稷為虛。”
③集市。《童區寄傳》:“去逾四十里,之虛所賣之。”
④天空。《赤壁賦》:“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。”
⑤空虛。《李塑雪夜入蔡州》:“可以乘虛直抵其城。”
【又】〈形使動〉使……空出來。《信陵君竊符救趙》:“公子從車騎,虛左,自迎夷門侯生。”
⑥缺,不飽滿;不完整。《釆草藥》:“有苗時釆,則虛而浮。”
⑦虛弱。枚乘《七發》:“虛中重聽,惡聞人聲。”
⑧虛假。《訂鬼》:“存想則目虛見。”
⑨白白地。《雨霖鈴》:“應是良辰好景虛設。”
【虛明】⒈空明。⒉心懷。
【虛舟】⒈空船。⒉比喻胸懷坦蕩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