牼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(xiàn)通表標(biāo)準(zhǔn)字體 ,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:牼新華字典,牼康熙字典,牼中華字典,牼國(guó)語詞典,牼漢語字典。
【牼】怎么讀
漢字 | 牼 | 拼音 | kēng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牜 | 筆畫 | 11 |
五筆 | TRGA | 五行 | 無 |
繁體 | 牼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(tǒng)一編碼 | 基本區(qū) U+727C | 字形分析 | 左右結(jié)構(gòu) |
倉(cāng)頡編碼 | hqmvm | 鄭碼編碼 | mbhb |
四角編碼 | 21512 | 筆順編碼 | 31211555121 |
牼
【牼】筆順筆畫
1、牼字的筆順編碼是:31211555121。
2、牼字的部首是牜,牼字的結(jié)構(gòu)為:左右結(jié)構(gòu),牼字筆劃順序是:撇、橫、豎、提、橫、撇點(diǎn)、撇點(diǎn)、撇點(diǎn)、橫、豎、橫。
3、牼的筆畫動(dòng)圖順序如下:
4、牼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巳集下】【牛】牼·康熙筆畫:11 ·部外筆畫:7。
【牼】基本解釋
1.牛脛骨。
2.古通“顅”,頸長(zhǎng)。
【牼】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未檢索到牼字的網(wǎng)絡(luò)釋義。
【牼】康熙字典
【廣韻】口莖切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)】丘耕切,音鏗。【說文】牛膝下骨也。
又人名。【春秋·襄十七年】邾子牼卒。【左傳·昭二十年】使少司牼以歸。【孟子】宋牼將之楚。
又【廣韻】戸耕切【集韻】何耕切,音莖,義同。【春秋·邾子牼釋文】徐音戸耕反。
又【集韻】丘閑切,音慳。
又【集韻】古定切【類篇】吉定切,音徑。義
同。
【牼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二】【牛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牛厀下骨也。從牛巠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宋司馬牼字牛。”口莖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牼)牛厀下骨也。牛脛也。脛?wù)摺Ⅲf也。從牛。巠聲。口莖切。十一部。春秋傳宋司馬牼字牛。按仲尼弟子列傳。宋司馬耕字牛。左傳哀十四年。兩書司馬牛。不偁其名。許云司馬牼。豈卽司馬耕與。外此昭卄年、卄一年宋有華牼。孟子書有宋牼。皆不傳其字。
【牼】文言文
暫無牼字的文言文
【牼】組詞
暫無牼組詞的詞語
評(píng)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