僨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僨新華字典,僨康熙字典,僨中華字典,僨國語詞典,僨漢語字典。
【僨】怎么讀
漢字 | 僨 | 拼音 | fèn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亻 | 筆畫 | 11 |
五筆 | WFAM | 五行 | 水 |
繁體 | 僨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507E | 字形分析 | 左右結構 |
倉頡編碼 | ojto | 鄭碼編碼 | neel |
四角編碼 | 24282 | 筆順編碼 | 32121222534 |
僨
【僨】筆順筆畫
1、僨字的筆順編碼是:32121222534。
2、僨字的部首是亻,僨字的結構為:左右結構,僨字筆劃順序是:撇、豎、橫、豎、橫、豎、豎、豎、橫折、撇、點。
3、僨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僨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子集中】【人】僨·康熙筆畫:14 ·部外筆畫:12。
【僨】基本解釋
1.敗壞;搞糟:一言僨事。
2.緊張;激動:僨興。
【僨】網絡解釋
念自東北失敗以來,除張靈甫、黃百韜、李仲莘諸人自殺,太原將吏集體殉職而外,其它失守之官,僨軍之將,并未聞一人有引咎之言,甚且以挫敗之由,諉為奉令所致,亦不聞政府有懲罰之令,即有懲罰,不過撤職查辦四字。——《李夢彪彈劾胡宗南文》
【僨】康熙字典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方問切,音奮。【爾雅·釋言】僵也。【疏】仰偃也。【左傳·隱三年】鄭伯之車僨于濟。
又【昭十三年】叔向曰:牛雖瘠,僨于豚上,其畏不死。
又覆敗也。【大學】一言僨事。 一作賁。【禮·射義】賁軍之將不入。
又【左傳·僖十五年】隂血周作,張脈僨興。【註】僨,動也。
又【集韻】逋昆切,音奔。僨,驕不可禁之勢。
【僨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八】【人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僵也。從人賁聲。匹問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僵也。引伸之爲凡倒敗之偁。大學曰。一人僨事。注云。僨猶覆敗也。射義假賁爲僨。左傳。象有齒以焚其身。假焚爲僨。從人。賁聲。匹問切。十三部。【僨】文言文
①仆倒;跌倒。《莊子?天運》:“一死一生;一僨一起。”【引】覆敗,滅亡,倒斃。晁錯《言守邊備塞流》:“輸者僨于道。”
②奮起。《左傳?僖公十五年》:“張脈僨興,外強中干。”
③毀壞。傅玄《傅子?鏡總敘附錄》:“蟻孔僨河,溜沈瀨山。” 【僨仆】倒下,比喻失敗。
【僨事】敗事。
【僨】組詞
孤僨
顛僨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