厭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(xiàn)通表標(biāo)準(zhǔn)字體 ,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:厭新華字典,厭康熙字典,厭中華字典,厭國語詞典,厭漢語字典。
【厭】怎么讀
漢字 | 厭 | 拼音 | yàn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廠 | 筆畫 | 6 |
五筆 | DDI | 五行 | 木 |
繁體 | 厭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(tǒng)一編碼 | 基本區(qū) U+538C | 字形分析 | 半包圍結(jié)構(gòu) |
倉頡編碼 | mik | 鄭碼編碼 | gggs |
四角編碼 | 71284 | 筆順編碼 | 131344 |
【厭】筆順筆畫
1、厭字的筆順編碼是:131344。
2、厭字的部首是廠,厭字的結(jié)構(gòu)為:半包圍結(jié)構(gòu),厭字筆劃順序是:橫、撇、橫、撇、捺、點。
3、厭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厭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子集下】【廠】厭·康熙筆畫:14 ·部外筆畫:12。
【厭】基本解釋
1.不喜歡;憎惡:厭煩。厭棄。
2.滿足:學(xué)而不厭。
【厭】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厭,原義表示嫌惡,憎惡,排斥;也作滿足解。讀yā時用作動詞,指一物壓在另一物上。
【厭】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於葉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益涉切,饜入聲。【說文】笮也。從廠,
聲。【徐曰】笮,鎭也。壓也。一曰伏也。【左傳·昭二十六年】將以厭衆(zhòng)。【前漢·杜鄴傳】折衝厭難。【註】厭者,壓也。鎭壓
難,使之銷靡也。
又【正韻】順從貌。【荀子·儒效篇】天下厭然猶一也。
又【增韻】禳也,當(dāng)也。【史記·高祖紀(jì)】於是因東游以厭之。
又合也。【周禮·春官巾車】王后厭翟。【註】次其羽,使相迫也。
又損也。【左傳·文二年】及晉處父盟以厭之。【註】厭猶損也。
又【儀禮·鄕飮酒禮】賔厭介入門左。【註】推手曰揖,引手曰厭。【疏】引手曰厭者,以手向身引之。
又【廣韻】惡夢也。
又【集韻】厭次,地名。
又【集韻】或作壓。
又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於豔切,饜去聲。【集韻】足也。【詩·周頌】有厭其傑。【註】厭,受氣足也。【前漢·王莽傳】克厭上帝之心。【註】厭,滿也。
又【韻會】厭,斁也。【詩·葛覃】服之無斁。註:厭也。
又通作饜。【禮·曾子問】孔子曰:有隂厭,有陽厭。【註】厭是饜飫之義。
又【唐韻】【集韻】於琰切。【正韻】於檢切,音掩。【荀子·解蔽篇】厭目而視者,視一以爲(wèi)兩。
又【正韻】惡也。【論語】天厭之。
又【廣韻】厭,魅也。別作魘。【韓愈·游湘西寺詩】怵惕夢成魘。
又【正韻】與黶同。與掩藏之掩同音。【禮·大學(xué)】見君子而后厭然。【註】厭讀爲(wèi)黶。厭,閉藏貌。
又【集韻】於鹽切,音?。同懕。【說文】安也。【詩·小雅】厭厭夜飮。【秦風(fēng)】厭厭良人。【註】安靜也。
又【正韻】同。【左傳·昭二十八年】屬厭而已。【杜預(yù)註】言小人之腹飽,猶知厭足。
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乙甲切,音押。【前漢·劉向傳】抑厭遂退。【註】師古曰:厭,音乙甲反,謂不伸也。
又【荀子·儒效篇】厭旦於牧之野。【註】厭,猶臨也。謂於將旦之先也。
又【正韻】通作壓。
又【集韻】乙及切,音邑。厭邑,濕意。
又【集韻】鄔感切,音暗。沈溺意。【莊子·逍遙遊】其厭也如緘。
【厭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九】【廠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笮也。從廠猒聲。一曰合也。於輒切。又,一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笮也。竹部曰。笮者、迫也。此義今人字作壓。乃古今字之殊。土部壓訓(xùn)壞也、?也。無笮義。凡喪服言尊之所厭、皆笮義。喪冠謂之厭冠。謂冠出武下也。周禮巾車。王后厭翟。注云。次其羽使相迫也。禮經(jīng)。推手曰揖。引手曰厭。厭卽尚書大傳、家語之葉拱。家語注云。兩手薄其心。古文禮揖、厭分別。今文禮厭皆爲(wèi)揖。鄭不之從。而禮經(jīng)有厭譌作撎者。周禮大祝疏竟作引手曰撎。斷不可從。撎爲(wèi)跪而舉頭下手、與厭爲(wèi)立而引手箸【厭】文言文
①通“饜”。滿足。《燭之武退秦師》:“夫晉,何厭之有?”《六國論》:“然則諸侯之地有限,暴秦之欲無厭。”
②討厭;厭惡。《少年中國說》:“老年人常厭事,少年人常喜事。”
③通“饜”。飽。《老子?五十三章》:“厭飲食,財貨有馀,是謂盜夸。”
【厭代】皇帝死亡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