奪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奪新華字典,奪康熙字典,奪中華字典,奪國語詞典,奪漢語字典。
【奪】怎么讀
漢字 | 奪 | 拼音 | duó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大 | 筆畫 | 6 |
五筆 | DFU | 五行 | 火 |
繁體 | 奪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593A | 字形分析 | 上下結構 |
倉頡編碼 | kdi | 鄭碼編碼 | gdds |
四角編碼 | 40348 | 筆順編碼 | 134124 |
【奪】筆順筆畫
1、奪字的筆順編碼是:134124。
2、奪字的部首是大,奪字的結構為:上下結構,奪字筆劃順序是:橫、撇、捺、橫、豎鉤、點。
3、奪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奪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丑集下】【大】奪·康熙筆畫:14 ·部外筆畫:11。
【奪】基本解釋
1.強取;搶:掠奪。巧取豪奪。從歹徒手里奪過兇器。強詞奪理。
2.爭先取到:奪冠。奪紅旗。
3.勝過;壓倒:巧奪天工。先聲奪人。
4.使失去:剝奪。褫奪。
5.失去:勿奪農時。
6.作決定:定奪。裁奪。
7.(文字)脫漏:訛奪。
【奪】網絡解釋
奪,duo,從奞從又。手持隹失之也,奪有強取,爭取,競取,用力沖開,消除,喪失,脫漏,失誤,狹路的意思。
【奪】康熙字典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
徒活切,音
。彊取也。【前漢·食貨志】大賈富家,不得豪奪吾民。【景帝紀】漁奪百姓。【文中子·王道篇】輕施者必好奪。
又鐫削祿階亦曰奪。【論語】奪伯氏騈邑三百。
又狹路也。【禮·檀弓】齊莊公襲莒于奪。○按《左傳·襄二十三年》齊侯襲莒,杞殖華還載甲,夜入且于之隧。《杜註》:且于,莒邑。隧,狹路。鄭元引之證經云:隧奪聲相。近又云:或作兌,據此則奪非地名。敓,古奪字,兌卽敓之省文。澔失考,誤音兌,字書因之訓地名,
非。
又丘月切,音闕。【白居易·桐花詩】何此巴峽中,桐花開十月。草木堅彊物,所稟固難奪。
又葉僻吉切,音狄。【大度首】石赤不奪,節士之必。敚或敓原字從攴。
【奪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四】【奞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手持隹失之也。從又從奞。徒活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奪)手持隹失之也。引伸爲凡失去物之偁。凡手中遺落物當作此字,今乃用脫爲之,而用奪爲爭敚字,相承久矣。脫,消肉臞也。徒活切。鄭康成說禮記曰編爛脫。脫音奪。從又從奞。又,手也。持隹而奞,少縱卽逝也。徒活切。十五部。
【奪】文言文
①強取。《陳涉世家》:“廣起,奪而殺尉。”
②剝奪;削去權力。《左傳?桓公五年》:“王奪鄭伯政,鄭伯不朝。”
③失去;喪失。《齊桓晉文之事》:“百畝之田,無奪其時。”
④亂。《書?舜典》:“八音克諧,無相奪倫。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