焌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(xiàn)通表標(biāo)準(zhǔn)字體 ,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:焌新華字典,焌康熙字典,焌中華字典,焌國語詞典,焌漢語字典。
【焌】怎么讀
漢字 | 焌 | 拼音 | jùn、qū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火 | 筆畫 | 11 |
五筆 | OCWT | 五行 | 無 |
繁體 | 焌 | 怎么讀 | 跟我讀跟我讀 |
統(tǒng)一編碼 | 基本區(qū) U+710C | 字形分析 | 左右結(jié)構(gòu) |
倉頡編碼 | fice | 鄭碼編碼 | uoor |
四角編碼 | 93847 | 筆順編碼 | 43345434354 |
【焌】筆順筆畫
1、焌字的筆順編碼是:43345434354。
2、焌字的部首是火,焌字的結(jié)構(gòu)為:左右結(jié)構(gòu),焌字筆劃順序是:點(diǎn)、撇、撇、點(diǎn)、撇折、點(diǎn)、撇、點(diǎn)、撇、橫撇/橫鉤、捺。
3、焌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焌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巳集中】【火】焌·康熙筆畫:11 ·部外筆畫:7。
【焌】基本解釋
用火燒。
1.在火焰上將物引燃。
2.把燃燒物燃著的一端弄滅。
3.一種烹飪方法。油鍋熱后放進(jìn)調(diào)料,繼續(xù)加熱,最后放進(jìn)原料快炒。多用來做蔬菜,能使菜保持原色和鮮嫩。
【焌】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焌是漢語詞匯,解釋為燃火。
【焌】康熙字典
【廣韻】【韻會】子峻切【集韻】祖峻切,音俊。【說文】然火也。【周禮·春官·菙氏】凡卜,以明火
燋,遂飮其焌契,以授卜師。【註】杜子春云:焌,讀如英俊之俊。書亦或爲(wèi)俊。
又【廣韻】子寸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祖寸切,音捘。義同。【集韻】或作焞燇。
又【集韻】徂悶切,音鐏。【周禮·春官·菙氏註】康成謂:讀如戈鐏之鐏。【疏】讀爲(wèi)俊者,意取荊樵之中,英俊者爲(wèi)楚燉,用之灼龜也,讀爲(wèi)鐏者,意取銳頭以灼龜也。【集韻】或作燉。
又【集韻】祖管切,音纂。義同。本作焞。◎按周禮春官釋文,焌音俊。
又存悶反。
又祖悶反。
又祖管反。四音皆可讀。
又【廣韻】倉聿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促律切,音黢。【廣韻】火燒。
又【廣韻】亦火滅也。
【焌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十】【火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然火也。從火夋聲。《周禮》曰:“遂?其焌。”焌火在前,以焞焯龜。子寸切。又,倉聿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焌)然火也。以火燒物曰然。從火。夋聲。子寸切。又倉矞切。十三部。周禮曰。遂?其焌。周禮垂氏曰。凡卜、以明火燋。遂龡其焌契。以授卜師。注云。焌讀如戈鐏之鐏。謂之契柱燋火而吹之也。士喪禮。楚?置於燋。在龜東。楚?卽契。所用灼龜也。燋謂炬。其存火。焌火在歬。?
焯龜。此許引周禮而釋其焌之義。似有舛誤。依鄭注則契卽楚?。楚?柱於炬然之。用以灼龜。焌者、謂吹而然之也。
【焌】文言文
暫無焌字的文言文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