痏怎么讀

              本文為您提供康熙字典中痏字怎么讀,痏字在康熙字典中的基本解釋,痏字的說文解字,痏字相關的文言文,痏字的組詞等。

              痏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痏新華字典痏康熙字典痏中華字典痏國語詞典痏漢語字典

              【痏】怎么讀

              漢字 拼音 wěi、yòu、yù
              部首 筆畫 11
              五筆 UDED 五行
              繁體 怎么讀 跟我讀跟我讀跟我讀
             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+75CF 字形分析 半包圍結構
              倉頡編碼 kkb 鄭碼編碼 tgq
              四角編碼 127 筆順編碼 41341132511

              【痏】筆順筆畫

              1、痏字的筆順編碼是:41341132511。

              2、痏字的部首是疒,痏字的結構為:半包圍結構,痏字筆劃順序是:點、橫、撇、點、提、橫、撇、豎、橫折鉤、橫、橫。

              3、痏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
              4、痏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午集中】【疒】痏·康熙筆畫:11 ·部外筆畫:6。

              【痏】基本解釋

              讀音:[ wěi ]釋義

              1.瘡:“齊王疾痏”。

              2.毆打人成創傷:“遇人不以義而見疻者,與痏人之罪鈞。”

              3.瘢痕(疤瘌)。

              4.痛聲。

              讀音:[ yòu ]釋義

              手顫抖。

              讀音:[ yù ]釋義

              病。

              【痏】網絡解釋

              未檢索到痏字的網絡釋義。

              【痏】康熙字典

              【唐韻】榮美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羽軌切,音洧。【說文】疻痏也。【玉篇】瘡也。【廣韻】瘡痏。【前漢·薛宣傳】遇人不以義而見疻者,與痏人之罪鈞,惡不直也。【註】應劭曰:以杖手擊人,剝其皮膚腫起,靑黑而無創瘢者,律謂疻痏。師古曰:痏,音鮪。【抱樸子擢才卷】生瘡痏於玉肌。【張衡·西京賦】所惡成瘡痏。【註】瘡痏謂瘢痕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說文長箋】方言謂之翻痏,又謂之翻胃,食下咽不受也。【正字通】按痏胃音義各別,箋以痏作胃,誤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集韻】尤救切,音宥。顫也。

              又于六切,音郁。病也。

              【痏】說文解字

              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七】【疒】。

              『說文解字』

              疻痏也。從疒有聲。榮美切

              『說文解字注』

              (痏)疻痏也。按依許全書之例。則疻下云疻痏、毆傷也。此但云疻痏也。而義巳足。此等往往爲淺人妄刪。致文理不可讀矣。或曰依應仲遠則疻痏異事。何爲合之也。曰。應析言之。許渾言之。許曰毆傷。則固兼無創瘢、有創瘢者言之。文注引倉頡篇。痏、毆傷也。與許正合。從。有聲。榮美切。古音在一部。一曰痏、逗。瘢也。據文嵇康詩注補此五字。此析言之。與應劭引律合。

              【痏】文言文

              暫無痏字的文言文

              【痏】組詞

              痏疥
                創痏
                疣痏
                痍痏

              網友正在查“痏”的相關字典

              版權聲明:本文摘錄自新華字典、康熙字典、漢語字典、網絡等多渠道,如有侵權請聯系站長。

              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