惟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(xiàn)通表標(biāo)準(zhǔn)字體 ,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:惟新華字典,惟康熙字典,惟中華字典,惟國語詞典,惟漢語字典。
【惟】怎么讀
漢字 | 惟 | 拼音 | wéi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忄 | 筆畫 | 11 |
五筆 | NWYG | 五行 | 土 |
繁體 | 惟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(tǒng)一編碼 | 基本區(qū) U+60DF | 字形分析 | 左右結(jié)構(gòu) |
倉頡編碼 | pog | 鄭碼編碼 | uni |
四角編碼 | 90015 | 筆順編碼 | 44232411121 |
【惟】筆順筆畫
1、惟字的筆順編碼是:44232411121。
2、惟字的部首是忄,惟字的結(jié)構(gòu)為:左右結(jié)構(gòu),惟字筆劃順序是:點、點、豎、撇、豎、點、橫、橫、橫、豎、橫。
3、惟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惟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卯集上】【心】惟·康熙筆畫:12 ·部外筆畫:8。
【惟】基本解釋
1.同“唯”。
2.思想;思考:思惟(現(xiàn)在通常寫作思維)。
3.文言助詞。常用在年、月、日之前:惟八月既望。
【惟】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惟字是用來表示只有、僅僅、只是、希望等意思,常用做動詞或副詞。“惟”與“唯”兩字多可互通使用,只在部分特定詞語中不通用。
【惟】康熙字典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以追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夷隹切,
音維。【說文】凡思也。從心隹聲。【玉篇】有也,爲(wèi)也,謀也,伊也。
又語辭也。【毛晃曰】有是惟之惟,書濟河惟兗州之類。有思惟之惟,書視遠(yuǎn)惟明,詩載謀載惟之類。有惟獨之惟。書惟王不邇聲色之類。
又姓。
又【正韻】無非切,音微。義同。◎按《說文》從心隹聲,則梁韻弋隹切,唐韻以追切,宋韻夷隹切,切喩母也。獨正韻竟作無非切,則切微母矣。
【惟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十】【心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凡思也。從心隹聲。以追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惟)凡思也。方言曰。惟、思也。又曰。惟、凡思也。慮、謀思也。願、欲思也。念、常思也。許本之曰。惟、凡思也。念、常思也。懷、念思也。想、冀思也。思部慮、謀思也。凡許書分部遠(yuǎn)隔、而文理參五可以合觀者視此。凡思、謂浮泛之思。生民。載謀載惟。箋云。諏謀其日。思念其禮。按經(jīng)傳多用爲(wèi)發(fā)語之詞。毛詩皆作維。論語皆作唯。古文尙書皆作惟。今文尙書皆作維。古文尙書作惟者、唐石經(jīng)之類可證也。今文尚書作維者、漢石經(jīng)殘字可證也。俗本匡謬正俗乃互易之。大誤。又魯詩作惟、與毛詩作維不同。亦見漢石經(jīng)殘字。從心。隹聲。以追切。十五部。
【惟】文言文
①思考;考慮。《墨池記》:“惟王君之心,豈愛人之善。”《陳情表》:“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。”
②只;只是。《木蘭詩》:“不聞機杼聲,惟聞女嘆息。”
③因為。《少年中國說》:“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。”
④句首表語氣希望。《中山狼傳》:“惟先生速圖。”【辨】惟,唯,維。“惟”本義是思;“唯”本義是答應(yīng);“維”本義是繩子。但在“思”的意義上“惟”、“維”通用;在“只”的意義上“惟”、“唯”通用;作助詞表語氣時三個字都通用。
【惟度】思量;揣度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