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伏新華字典,伏康熙字典,伏中華字典,伏國語詞典,伏漢語字典。
【伏】怎么讀
漢字 | 伏 | 拼音 | fú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亻 | 筆畫 | 6 |
五筆 | WDY | 五行 | 水 |
繁體 | 伏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4F0F | 字形分析 | 左右結構 |
倉頡編碼 | oik | 鄭碼編碼 | ngs |
四角編碼 | 23284 | 筆順編碼 | 321344 |
【伏】筆順筆畫
1、伏字的筆順編碼是:321344。
2、伏字的部首是亻,伏字的結構為:左右結構,伏字筆劃順序是:撇、豎、橫、撇、捺、點。
3、伏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伏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子集中】【人】伏·康熙筆畫:6 ·部外筆畫:4。
【伏】基本解釋
1.身體向前靠在物體上;趴:伏案。伏在桌子上。
2.低下去:起伏。此起彼伏。
3.隱藏:潛伏。伏擊。晝伏夜出。
4.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統稱;伏天:入伏。初伏。三伏天。每伏十天。
5.屈服;低頭承認;被迫接受:伏誅。
6.使屈服;降伏:降龍伏虎。
7.姓。
8.伏特的簡稱。1安的電流通過電阻為1歐的導線時,導線兩端的電壓是1伏。
【伏】網絡解釋
拼音:fú 1. 趴,臉向下,體前屈:~臥。~案讀書。2. 低下去:此起彼~。3. 屈服,承認錯誤或受到懲罰:~法。~輸。~辯(伏罪的供狀,亦作“伏辨”)。4. 使屈服:降~。降龍~虎。5. 隱藏:~兵。埋~。6. 農歷劃分夏季最炎熱的三個階段:~日。~旱。~暑。~天。7. 姓。
【伏】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房六切,音服。偃也。【禮·曲禮】寢毋伏。
又【廣韻】匿藏也。【書·大禹謨】嘉言罔攸伏。【詩·小雅】潛雖伏矣。【史記·樂書】羽者嫗伏,毛者孕鬻。【前漢·趙廣漢傳】發奸摘伏如神。
又屈服也。【左傳·隱十一年】許旣伏其罪矣。
又三伏。【史記·秦本記】秦德公二年初伏。【註】六月三伏之節。始自秦德公。周時無伏。【釋名】伏者,金氣伏藏之日也。金畏火,故三伏皆庚。四氣代謝,皆以相生。至立秋以金代火,故庚日必伏。【註】夏至後三庚爲初伏,第四庚爲中伏,立秋後初庚爲末伏。
又姓。漢有伏勝,伏隆。【氏族博考】伏宓同出伏羲氏。漢伏生,晉書作宓生。
又乞伏,外國姓。
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扶富切,浮去聲。禽覆卵也。【古今注】燕伏戊己。【前漢·五行志】丞相府史家雄雞伏子。
又【集韻】鼻墨切。與匐通。【史記·范雎傳】膝行蒲伏。
又葉必歷切,音壁。【賈誼·鵩賦】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。憂喜聚門兮。吉兇同域。
【伏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八】【人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司也。從人從犬。房六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司,今人作伺。
『說文解字注』
(伏)司也。司者、臣司事於外者也。司今之伺字。凡有所司者必專守之。伏伺卽服事也。引伸之爲俯伏。又引伸之爲隱伏。從人犬。犬司人也。犬司人也四字小徐本有。犬司人、謂犬伺人而吠之。說此字之會意也。不曰從犬人。而曰從人犬、入於人部者、尊人也。伏篆以明人事。非說犬也。房六切。古音在一部。
【伏】文言文
①趴。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。”
②俯伏。《陳情表》:“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。”
③埋伏。《孫臏減灶》:“于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。”
④伏兵。《曹劌論戰》:“夫大國,難測也,懼有伏焉。”
⑤隱蔽,隱藏。《老子》:“福兮禍所伏。”
⑥降低;低落。韓愈《南海神廟碑》:“日光穿漏,伏波不興。”
⑦保持;懷。《離騷》:“伏清白以死直兮。”
⑧居處;居住。《左傳?定公四年》:“寡君越在草莽,未獲所伏。”
⑨佩服;敬佩。通“服”。《史記?垓下之戰》:“騎皆伏曰:‘如大王言’。”
【又】動使動。使……佩服。《唐翁獵虎》:“《莊子》曰:‘習伏眾,神巧者不過習者之門。’信夫。”
⑩制伏。“降龍伏虎。”
⑾受到(應得的懲罰)。《三國志?吳主傳》:“后壹奸罪發露伏誅。”
⑿伏天。《漢書?東方朔傳》:“伏日,詔賜從官肉。”
【伏惟】俯伏思量。下對上的敬詞。《孔雀東南飛》:“伏啟阿母。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