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怎么讀

              本文為您提供康熙字典中董字怎么讀,董字在康熙字典中的基本解釋,董字的說文解字,董字相關的文言文,董字的組詞等。

              董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董新華字典董康熙字典董中華字典董國語詞典董漢語字典

              【董】怎么讀

              漢字 拼音 dǒng
              部首 筆畫 12
              五筆 ATGF 五行
              繁體 怎么讀 跟我讀
             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+8463 字形分析 上下結構
              倉頡編碼 thjg 鄭碼編碼 emkb
              四角編碼 44105 筆順編碼 122312511211

              【董】筆順筆畫

              1、董字的筆順編碼是:122312511211。

              2、董字的部首是艸,董字的結構為:上下結構,董字筆劃順序是:橫、豎、豎、撇、橫、豎、橫折、橫、橫、豎、橫、橫。

              3、董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
              4、董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申集上】【艸】董·康熙筆畫:15 ·部外筆畫:9。

              【董】基本解釋

              1.監督管 理:董督。董事。

              2.董事:商董。校董。

              【董】網絡解釋

              董,dong,從艸從重。董的本義是鼎蕫,一種比蒲草細小的草;假借為監督、管理。〈動〉(1) 形聲。從艸,重聲。①本義:草名,即鼎蕫。②督察。(2) 監督;督察 [supervise]董之用威。——《書·大禹謨》。傳:“董,督也。”董逋逃。——《左傳·文公六年》董之以武師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十年》出則監察而董是非。——《后漢書·陳忠傳》

              【董】康熙字典

              〔古文〕【唐韻】多動切【集韻】覩動切,音懂。【爾雅·釋詁】董,督,正也。【書·大禹謨】董之用威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博雅】固也。

              又深藏也。【史記·倉公傳】氣當大董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周禮·春官】辨九,四日振動。【鄭註】動讀爲董。書亦或爲董。振董,以兩手相擊也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玉篇】藕根也。

              又董蕖。【續博物志】董蕖者,婆羅門云阿苗根,似白芷。

              又亭名。【左傳·文六年】改蒐于董。【註】河東汾隂縣有董亭。

              又澤名。【後漢·郡國志】文喜邑有董池陂,古董澤。

              又姓。【左傳·昭二十九年】昔有飂叔安,有裔子曰董父,實甚好龍,龍多歸之,服事帝舜,賜之姓曰董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宣二年】董狐,古之良史也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集韻】主勇切,音腫。【羣經音辨】短也。《左傳》余髮董董,今本作種種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字彙補】董正之董,讀若督,東谷切。 【集韻】通作蕫。

              【董】說文解字

              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一】【艸】。

              『說文解字』

              鼎蕫也。從艸童聲。杜林曰:藕根。多動切

              『說文解字注』

              (蕫)鼎蕫也。釋艸曰。蘱、薡蕫。郭云。似蒲而細。按說文無蘱字者、葢許所據衹作類。從艸。童聲。多動切。九部。亦作董。古童重通用。或用爲童蓈字。誤。杜林曰。藕根。漢志有杜林倉頡訓纂一篇、杜林倉頡故一篇。此葢二篇中語。藕當從後文作蕅。蕅根猶荷根也。郭樸曰。北方人以藕爲荷。用根爲母號也。然則杜林謂蕅爲蕫。

              【董】文言文

              ①監督;管理;主持。《諫太宗十思疏》:“雖之以嚴刑,振之以威怒,終茍免而不懷仁,貌恭而不心服。”

              ②正。《涉江》:“予將道而不豫兮,固將重昏而終身。”

              【董】組詞

              董事
              董事會

              網友正在查“董”的相關字典

              版權聲明:本文摘錄自新華字典、康熙字典、漢語字典、網絡等多渠道,如有侵權請聯系站長。

              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