葛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(xiàn)通表標(biāo)準(zhǔn)字體 ,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:葛新華字典,葛康熙字典,葛中華字典,葛國語詞典,葛漢語字典。
【葛】怎么讀
漢字 | 葛 | 拼音 | gě、gé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艸 | 筆畫 | 12 |
五筆 | AJQN | 五行 | 木 |
繁體 | 葛 | 怎么讀 | 跟我讀跟我讀 |
統(tǒng)一編碼 | 基本區(qū) U+845B | 字形分析 | 上下結(jié)構(gòu) |
倉頡編碼 | tapv | 鄭碼編碼 | ekry |
四角編碼 | 44727 | 筆順編碼 | 122251135345 |
【葛】筆順筆畫
1、葛字的筆順編碼是:122251135345。
2、葛字的部首是艸,葛字的結(jié)構(gòu)為:上下結(jié)構(gòu),葛字筆劃順序是:橫、豎、豎、豎、橫折、橫、橫、撇、橫折鉤、撇、點(diǎn)、豎折/豎彎。
3、葛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葛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申集上】【艸】葛·康熙筆畫:15 ·部外筆畫:9。
【葛】基本解釋
姓。
1.多年生藤本植物,葉子為三片小葉組成的復(fù)葉,小葉菱形或盾形,花紫紅色,莢果上有黃色細(xì)毛。根肥大,叫葛根,可制淀粉,也可入藥。莖皮可制葛布。通稱葛麻。
2.用絲做經(jīng),棉線或麻線等做緯織成的紡織品,表面有明顯的橫向條紋。
【葛】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gé(形聲。從艸,曷(hé)聲。本義:一種植物,纖維可以織布)植物名。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(Puerarialobata),莖長二三丈,纏繞他物上,花紫紅色。莖可編籃做繩,纖維可織葛布。根可提制淀粉,又供藥用〖lobedkudzuvine〗。如:葛屨(葛制的鞋子。貧賤人家所穿用。一說夏天所穿用);葛屨履霜(冬天穿夏季的鞋子。比喻非常儉嗇);葛面(葛粉)
【葛】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正韻】居曷切,音割。【玉篇】蔓草也。【易·困卦】困于葛藟。【註】引蔓纏繞之草。【埤雅】瓜葛皆延蔓相及,故屬之綿遠(yuǎn)者取譬瓜葛。【蔡邕·獨(dú)斷】凡與先帝、先后有瓜葛者,皆會尚書官屬陛西除下。
又【說文】絺綌,草也。【詩·周南】葛之覃兮。【傳】葛所以爲(wèi)絺綌。【周禮·地官·掌葛掌】以時徵絺綌之材于山農(nóng)。
又【司馬相如·大人賦】雜遝膠葛以方馳。【註】膠葛,驅(qū)馳也。
又國名。【書·仲虺之誥】乃葛伯仇餉。【春秋·桓十四年】邾人、牟人、葛人來朝。
又水名。【水經(jīng)注】沭水又南與葛陂相會。
又山名。【越絕書】有葛山。【山海經(jīng)】葛山之首無草木。
又姓。【通志·氏族略】葛氏有三,嬴氏之後,以國爲(wèi)氏。
又諸葛,有熊氏之後爲(wèi)詹葛氏,齊人語訛,以詹葛爲(wèi)諸葛。
又【毛詩古音攷】音結(jié)。【詩·邶風(fēng)】旄丘之葛兮,何誕之節(jié)兮。【馬融·圍棋賦】乍緩乍急兮上且未別,黑白紛亂兮於約如葛。
又【唐韻古音】《路史》葛天氏,葛音蓋。◎按古本葛與蓋通。
【葛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一】【艸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絺綌艸也。從艸曷聲。古達(dá)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葛)絺綌艸也。周南。葛之覃兮。爲(wèi)絺爲(wèi)綌。從艸。曷聲。古達(dá)切。十五部。
【葛】文言文
①一種蔓生草本桿物,其纖維可以織布。《詩經(jīng)?葛覃》:“葛之覃兮;施于中谷。”
②葛布;葛布做的夏衣。《群英會蔣干中計》:“(蔣)干葛巾布袍。”《送東陽馬生序》:“父母歲有裘葛之遺。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