蔞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(xiàn)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(nèi)容:蔞新華字典,蔞康熙字典,蔞中華字典,蔞國語詞典,蔞漢語字典。
【蔞】怎么讀
漢字 | 蔞 | 拼音 | lóu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艸 | 筆畫 | 12 |
五筆 | AOVF | 五行 | 木 |
繁體 | 蔞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(tǒng)一編碼 | 基本區(qū) U+848C | 字形分析 | 上下結構 |
倉頡編碼 | tfdv | 鄭碼編碼 | euzm |
四角編碼 | 44404 | 筆順編碼 | 122431234531 |
【蔞】筆順筆畫
1、蔞字的筆順編碼是:122431234531。
2、蔞字的部首是艸,蔞字的結構為:上下結構,蔞字筆劃順序是:橫、豎、豎、點、撇、橫、豎、撇、捺、撇點、撇、橫。
3、蔞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蔞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申集上】【艸】蔞·康熙筆畫:17 ·部外筆畫:11。
【蔞】基本解釋
〔蔞蒿〕通稱水蒿。多年生草本植物。葉羽狀分裂,下面密生灰白色細毛,可作艾的代 用品。
【蔞】網(wǎng)絡解釋
今名:蔞蒿多年生草本,植株具香氣,下半部木質(zhì)化 葉紙質(zhì),莖下部之葉寬卵形,長8-12厘米,寬6-10厘米,呈掌狀,3-5裂,全緣或全不分裂;表面綠色,背面密被灰白色絨毛;葉緣有細鋸齒、上部葉指狀3或2深刻,或不分裂;緣具梳鋸齒。頭狀花序排成伸長之圓錐花序。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華中、華南各省,多生于低海拔地區(qū)之河岸邊與沼澤地帶,可在水中生長,或見于森林中、山坡和道路旁。
【蔞】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落侯切【類篇】【韻會】郎侯切【正韻】盧侯切,音樓。【玉篇】蒿屬。【爾雅·釋草】購,蔏蔞。【詩·周南】言刈其蔞。【疏】葉似艾,正月根芽生,莖正白,生食之脃美。【楚辭·大招】吳酸蒿蔞,不沾薄只。【註】言爚蔞蒿以爲齏也。
又【賈子·新書】古者胎敎之道,七月而就蔞室。
又地名。【後漢·王常傳】收散車入蔞谿。
又【唐韻古音】力朱切,音慺。義同。
又【廣韻】力主切,音縷。草可烹魚。
又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註】等爲萭蔞,以運輪上,輪中萭蔞,則不匡刺也。
又【集韻】力九切,音柳。喪車飾也。【禮·檀弓】設蔞翣。【註】棺之牆飾。
【蔞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一】【艸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艸也。可以亨魚。從艸婁聲。力朱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艸也。可?亨魚。召南言刈其蔞。陸璣云。蔞、蔞蒿也。爾雅。購蔏蔞。郭云。蔞、蒿也。江東用羹魚。楚辭曰。吳酸芼蔞。按蔞蒿俗語耳。古衹呼蔞。釋艸古讀或於購蔏句絕。從艸。婁聲。力朱切。古音在四部。【蔞】文言文
暫無蔞字的文言文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