朁怎么讀

              本文為您提供康熙字典中朁字怎么讀,朁字在康熙字典中的基本解釋,朁字的說文解字,朁字相關(guān)的文言文,朁字的組詞等。

              朁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(xiàn)通表標(biāo)準(zhǔn)字體 ,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:朁新華字典朁康熙字典朁中華字典朁國語詞典朁漢語字典

              【朁】怎么讀

              漢字 拼音 cǎn、qián、jiàn
              部首 筆畫 12
              五筆 AQAJ 五行
              繁體 怎么讀 跟我讀跟我讀跟我讀
              統(tǒng)一編碼 基本區(qū) U+6701 字形分析 上下結(jié)構(gòu)
              倉頡編碼 mua 鄭碼編碼 hrrk
              四角編碼 11601 筆順編碼 153515352511

              【朁】筆順筆畫

              1、朁字的筆順編碼是:153515352511。

              2、朁字的部首是曰,朁字的結(jié)構(gòu)為:上下結(jié)構(gòu),朁字筆劃順序是:橫、豎折/豎彎、撇、豎提、橫、豎折/豎彎、撇、豎彎鉤、豎、橫折、橫、橫。

              3、朁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
              4、朁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辰集上】【曰】朁·康熙筆畫:12 ·部外筆畫:8。

              【朁】基本解釋

              讀音:[ cǎn ]釋義

              副詞,表出乎意料;相當(dāng)于乃,竟:“朁不畏明。”

              讀音:[ qián ]釋義

              〔於朁〕又作“於潛”,古縣名,在今中國浙江省杭州市。

              讀音:[ jiàn ]釋義

              古同“僭”,虛假。

              【朁】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
              未檢索到朁字的網(wǎng)絡(luò)釋義。

              【朁】康熙字典

              【集韻】七感切,音慘。【說文】曾也。《詩》曰:朁不畏明。【註】徐鉉曰:今俗有昝字,蓋朁之譌。○按《詩·大雅》今作憯不畏明,與《說文》異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玉篇】朁,發(fā)語辭也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集韻】慈鹽切,音螹。於朁,縣名也。○按今作潛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集韻】子念切,音譖。與僭同。假也。

              又【集韻】參古作朁。註詳厶部九畫。

              【朁】說文解字

              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五】【曰】。

              『說文解字』

              曾也。從曰兓聲。《詩》曰:“朁不畏明。”七感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今俗有昝字,蓋朁之譌。

              『說文解字注』

              (朁)曾也。釋言、大雅傳、小雅箋同。八部曰。曾者、?之舒也。曾之言乃也。詳八部。從曰。兓聲。七感切。古音在七部。詩曰。朁不畏朙。大雅文。今民勞、十月之交、爾雅字皆作憯。憯之本義痛也。

              【朁】文言文

              暫無朁字的文言文

              【朁】組詞

              暫無朁組詞的詞語

              網(wǎng)友正在查“朁”的相關(guān)字典

              版權(quán)聲明:本文摘錄自新華字典、康熙字典、漢語字典、網(wǎng)絡(luò)等多渠道,如有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站長。

              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