曳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(xiàn)通表標(biāo)準(zhǔn)字體 ,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:曳新華字典,曳康熙字典,曳中華字典,曳國(guó)語詞典,曳漢語字典。
【曳】怎么讀
漢字 | 曳 | 拼音 | yè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丨 | 筆畫 | 6 |
五筆 | JXE | 五行 | 金 |
繁體 | 曳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(tǒng)一編碼 | 基本區(qū) U+66F3 | 字形分析 | 單一結(jié)構(gòu) |
倉頡編碼 | lwp | 鄭碼編碼 | kzm |
四角編碼 | 50006 | 筆順編碼 | 251153 |
【曳】筆順筆畫
1、曳字的筆順編碼是:251153。
2、曳字的部首是丨,曳字的結(jié)構(gòu)為:?jiǎn)我唤Y(jié)構(gòu),曳字筆劃順序是:豎、橫折、橫、橫、斜鉤、撇。
3、曳的筆畫動(dòng)圖順序如下:
4、曳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辰集上】【曰】曳·康熙筆畫:6 ·部外筆畫:2。
【曳】基本解釋
拖;拉;牽引:搖曳。曳光彈。棄甲曳兵。
【曳】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yè,同抴。(1)(會(huì)意。從申,從丿,丿( yì)亦聲。申,伸展。本義:拖,牽引)(2) 同本義 [drag;haul]曳,臾曳也。從申,丿聲。——《說文》(臾曳:束縛捽摔之意。)曳屋許許聲。(曳屋,指眾人把被火燒著的房子拉倒。許許聲,指拉倒房子時(shí)眾人一齊用力的呼哧聲。)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聲詩自序》
【曳】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余制切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)】以制切,音跇。【說文】臾曳也。【易·睽卦】見輿曳,其牛掣。【詩·唐風(fēng)】子有衣裳,弗曳弗婁。【儀禮·士相見禮】執(zhí)玉者則唯舒武,舉前曳踵。
又河名。【類篇】西戎有河名曳咥。 【說文】作曳。曳字從臼作。
【曳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十四】【申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臾曳也。從申丿聲。余制切文四 重二
『說文解字注』
(曳)臾曳也。臾曳巳見上文。故但云臾曳也。此許之通例也。臾曳雙聲。猶牽引也。引之則長(zhǎng)。故衣長(zhǎng)曰曳地。從申。廠聲。廠見十二篇。余制切。抴也。象抴引之形。此形聲包會(huì)意也。余制切。十五部。
【曳】文言文
①拉拽;牽引。《口技》:“又夾百千求救聲,曳屋許許聲,搶奪聲,潑水聲。”
②拖;拖拉。《寡人之于國(guó)也》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棄甲曳兵而走。”《送東陽馬生序》:“負(fù)篋曳屣,行深山巨谷中。”
【曳白】卷紙空白;考試交白卷。
【曳曳】連綿不絕貌。
評(píng)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