湫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(xiàn)通表標(biāo)準(zhǔn)字體 ,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:湫新華字典,湫康熙字典,湫中華字典,湫國語詞典,湫漢語字典。
【湫】怎么讀
漢字 | 湫 | 拼音 | qiū、jiǎo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氵 | 筆畫 | 12 |
五筆 | ITOY | 五行 | 水 |
繁體 | 湫 | 怎么讀 | 跟我讀跟我讀 |
統(tǒng)一編碼 | 基本區(qū) U+6E6B | 字形分析 | 左右結(jié)構(gòu) |
倉頡編碼 | ehdf | 鄭碼編碼 | vmuo |
四角編碼 | 39180 | 筆順編碼 | 441312344334 |
【湫】筆順筆畫
1、湫字的筆順編碼是:441312344334。
2、湫字的部首是氵,湫字的結(jié)構(gòu)為:左右結(jié)構(gòu),湫字筆劃順序是:點、點、提、撇、橫、豎、撇、點、點、撇、撇、捺。
3、湫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湫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巳集上】【水】湫·康熙筆畫:13 ·部外筆畫:9。
【湫】基本解釋
水池:大龍湫(瀑布名。在浙江雁蕩山)。
低洼。
【湫】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未檢索到湫字的網(wǎng)絡(luò)釋義。
【湫】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卽由切【集韻】將由切,音啾。北人呼水池爲(wèi)湫。
又水名。【說文】有湫水,在周地。【史記·封禪書】湫淵祠朝那。【註】湫淵,在安定朝那縣。
又懸瀑水曰龍湫。
又憂愁貌。【春秋·繁露陽尊隂卑篇】湫湫者,悲愁之狀也。
又涼貌。【宋玉·高唐賦】湫兮如風(fēng)。
又【唐韻】子了切【集韻】子小切,音剿。湫,隘也。【左傳·昭元年】壅閉湫底。【註】湫謂氣聚,底謂氣止,皆停滯不散之意。
又【昭二年】湫隘器塵。【註】湫,下也。
又地名。【左傳·莊十九年】楚子伐黃,還及湫。
又【集韻】雌由切,音秋。義同。
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在九切,音愀。義同。一曰洩水瀆也。
又【集韻】茲消切,音焦。夫湫,亦地名。
又宗蘇切,音租。人名。【左傳】魯有子服湫。
【湫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十一】【水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隘。下也。一曰有湫水,在周地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晏子之宅秋隘。”安定朝(湫)隘下也。當(dāng)作湫隘湫下也。此舉左傳湫隘字而釋湫。如毛傳云文茵文虎皮也之例。杜預(yù)亦云湫下、隘小。下文塏訓(xùn)高燥。爲(wèi)湫之反。昭三年左傳服注。湫、箸也。十二年杜注。湫、愁隘也。皆引伸之義。一曰有湫水在周地。未聞。春秋傳曰。晏子之宅湫隘。事見左傳昭三年。安定朝那有湫淵。淵各本作泉。唐人避諱改也。今正。安定郡朝那、二志同。朝追輸切。朝那故城在今甘肅平?jīng)龈焦經(jīng)隹h西北。前志云。有湫淵祠。蘇林云。淵方四十里。停不流。冬夏不增減。不生艸木。一統(tǒng)志曰。朝那湫今在平?jīng)龈淘菸髂稀乃G锫暋W恿饲小S謪u由切。三部。
【湫】文言文
①水池。杜甫《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》詩:“南有龍兮在山湫。”
②涼。宋玉《高唐賦》:“湫兮如風(fēng),凄兮如雨。”
jiǎo
低下。《左傳?昭公三年》:“子之宅近市,湫隘器塵,不可以居。”
chóu
通“愁”。《左傳?昭公三年》:“恤恤乎,湫乎攸乎!深思而淺謀,邇身而遠志,家臣而君圖,有人矣哉!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