滋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,相關內容:滋新華字典,滋康熙字典,滋中華字典,滋國語詞典,滋漢語字典。
【滋】怎么讀
漢字 | 滋 | 拼音 | zī |
---|---|---|---|
部首 | 氵 | 筆畫 | 12 |
五筆 | IUXX | 五行 | 水 |
繁體 | 滋 | 怎么讀 | 跟我讀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6ECB | 字形分析 | 左右結構 |
倉頡編碼 | etvi | 鄭碼編碼 | vuzz |
四角編碼 | 38132 | 筆順編碼 | 441431554554 |
【滋】筆順筆畫
1、滋字的筆順編碼是:441431554554。
2、滋字的部首是氵,滋字的結構為:左右結構,滋字筆劃順序是:點、點、提、點、撇、橫、撇折、撇折、點、撇折、撇折、點。
3、滋的筆畫動圖順序如下:
4、滋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:【巳集上】【水】滋·康熙筆畫:14 ·部外筆畫:10。
【滋】基本解釋
1.繁殖;生長:滋生。滋長。
2.增添;加多:滋益。滋潤。
3.噴射:水管往外滋水。
【滋】網絡解釋
滋是一個漢字,滋水出牛飲山白陘谷,東入呼沱。它指的是磁河。也指繁盛;茂盛。
【滋】康熙字典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子之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津之切【正韻】津私切,
音茲。水名。【說文】水出牛飮山白陘谷。
又霸水之別名。【水經注】霸陵縣霸水,古曰滋水。
又蒔也,長也,益也?!緯ぬ┦摹繕涞聞兆?。
又液也?!径Y·檀弓】必有草木之滋焉。
又多也,蕃也?!咀髠鳌べ沂迥辍课锷嵊邢螅蠖嵊凶?。
又滋味也?!径Y·月令】薄滋味,無致和。
又濁也?!咀髠鳌ぐО四辍课涑侨司朽嬋酥疂a菅者曰:何故使我水滋。
又與孳孜通。
又通作茲?!厩皾h·五行志】賦斂茲重。
又【廣韻】疾之切,音慈。水名,出高麗山。【山海經】高是之山,滋水出焉。
【滋】說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:【卷十一】【水】。
『說文解字』
益也。從水茲聲。一曰滋水,出牛飲山白陘谷,東入呼沱。子之切〖注〗(滋)益也。艸部茲下曰。艸木多益也。此字從水茲。爲水益也。凡經傳增益之義多用此字。亦有用茲者。如常棣、召旻傳云。兄、茲也。桑柔傳云。兄、茲也。衹是一義。從水。茲聲。各本篆文作?、解作玆聲。誤也。今正。說詳四篇下茲篆下。子。之切。一部。一曰滋水。出牛?山白陘谷。東入呼沱。此謂水名也。地理志。常山郡南行唐牛飲山白陸谷。滋水所出。東至新巿。入虖池水。南行唐故城在今直隸正定府行唐縣縣治北。新巿故城在今正定府治西北四十里。一統志曰。滋河源出山西五臺縣畍。東南流逕正定府靈壽縣北、行唐縣南。又東厯正定藁城二縣北、無極縣南。又東北入定州深澤縣畍。古與滹沱合流。今折而東北、與滱沙二水合。不入滹沱矣。
【滋】文言文
①液汁。左思《魏都賦》:“墨井鹽池,玄滋素液?!?/p>
②滋味?!逗鬂h書?蔡邕列傳》:“含甘吮滋?!?/p>
③培植。屈原《離騷》:“余既滋蘭之九畹兮?!薄疽?span id="4okwasi" class="page_speeder_362876869">滋長?!蹲髠?隱公元年》:“無使滋蔓?!?/p>
④益;更加。柳宗元《蝜蝂傳》:“而貪取滋甚?!?/p>
⑤濁?!蹲髠?哀公八年》:“何故使吾水滋?!?/p>
評論